首次龙蛋胚胎三维电脑断层扫描助力揭示翼龙生命史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近日,相关研究人员称在对目前发现的最大规模翼龙蛋化石群进行深入研究后发现,翼龙无法在破壳后立即飞行,需要父母哺育。据了解,翼龙不仅是爬行动物,而且还是昆虫类物种之后,第一种进化出动力飞行能力的生物,这意味着它们可以通过扇动翅膀停留在空中,而非简单的跳跃和滑翔。首次发现的翼龙遗骨化石距今已有 2.25 亿年之久。该生物在大约 6500 万年前与恐龙一同灭绝。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已经发现一些尚未孵化完成的翼龙蛋化石,其中三枚在阿根廷,另外五枚保存在中国。图为 2017 年 11 月 30 日拍摄的资料图片,显示了在中国西北部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博物馆内展出的翼龙遗骨化石(上部)和一枚龙蛋。图片来源:法新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份最新报告显示,中国古生物学家在该国西北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发现了大量翼龙蛋。其中,仅在一个 10 英尺(约为 3 米)长的砂岩石块中就发现了 215 枚翼龙蛋化石,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规模翼龙蛋化石群。有基于此,相关工作人员开展了大量研究。巴西古生物学家亚历山大•凯尔纳 (Alexander Kellner) 在接受法新社采访时表示:“由于此类化石非常脆弱,因此能够在同一个地方找到这么多翼龙蛋化石让我们感到非常惊喜。因为这个令人震惊的发现,我们首次可以深入探讨此类动物的行为。”图为 2017 年 11 月 30 日拍摄的资料图片,显示了在中国西北部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博物馆内展出的部分翼龙头骨化石。图片来源:法新社。

  中国文物网12月27日编译报道:近日,相关研究人员称在对目前发现的最大规模翼龙蛋化石群进行深入研究后发现,翼龙无法在破壳后立即飞行,需要父母哺育。

  据了解,翼龙不仅是爬行动物,而且还是昆虫类物种之后,第一种进化出动力飞行能力的生物,这意味着它们可以通过扇动翅膀停留在空中,而非简单的跳跃和滑翔。

  首次发现的翼龙遗骨化石距今已有2.25 亿年之久。该生物在大约 6500 万年前与恐龙一同灭绝。

  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已经发现一些尚未孵化完成的翼龙蛋化石,其中三枚在阿根廷,另外五枚保存在中国。

  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份最新报告显示,中国古生物学家在该国西北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发现了大量翼龙蛋。其中,仅在一个 10 英尺(约为 3 米)长的砂岩石块中就发现了 215 枚翼龙蛋化石,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规模翼龙蛋化石群。有基于此,相关工作人员开展了大量研究。

  巴西古生物学家亚历山大•凯尔纳 (Alexander Kellner) 在接受法新社采访时表示:“由于此类化石非常脆弱,因此能够在同一个地方找到这么多翼龙蛋化石让我们感到非常惊喜。因为这个令人震惊的发现,我们首次可以深入探讨此类动物的行为。”

  十六枚含有胚胎的龙蛋化石属于一种名为“天山哈密翼龙 (Hamipterustianshanensis)”的翼龙物种。

  该生物成体直立高度约为 4 英尺(1.22 米),翼展达到 11 英尺(约为3.35 米)。

  此次发现的所有龙蛋化石都没有留下一整副翼龙遗骨,很可能是因为多年来暴风雨和洪水侵袭导致骨片缺损。

  但科学家们确实发现了部分翼骨和头骨,以及一个完整的下颚,这有效地填补了翼龙生命周期的方方面面,而此前人类对此知之甚少。

  该报告称,借助三维电脑断层扫描技术,工作人员发现了发育良好的完整股骨,这表明此类生物“在孵化后不久,即可利用功能发达的后肢”,但其胸肌无力。

  亚历山大表示:“这说明在孵化后,翼龙可以行走,但却无法飞行。它们需要父母哺育,这是我们获得的最大发现之一。”

  此外,该遗址各处还散落着一些成年翼龙遗骨,此迹象表明经过一段时间后,它们回到了同一筑巢点,这与现代海龟的习性非常相似。

  大量翼龙蛋化石和遗骨遗迹说明该遗址曾遭受风暴袭击,并淹没在湖中,但因龙蛋具有浮力而与成年翼龙遗骨埋葬在一起。

  此外,研究人员还指出破裂的龙蛋表面与蜥蜴蛋的柔软度相似。

  这份研究报告中写道,“在一定程度上,所有翼龙蛋化石均已变形,这说明其具有柔韧性。”

  据估计,其中一只年幼翼龙“至少两岁,在死亡时仍处于生长期。因此,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翼龙有着较长的孵化期”。

  《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相关文章(作者为英国林肯大学 (University of Lincoln) 的查尔斯•德明 (Charles Deeming)博士)称,这项研究“因翼龙蛋的数量而引人瞩目”。

  然而,许多问题仍然存在,例如是否像之前研究所述,每窝龙蛋的数目只有两枚;翼龙如何隐藏其龙蛋,在植被下还是沙土中;以及为何如此多的龙蛋出现脱水现象。

  他写道:“希望其他同样大规模的化石群发现能够帮助我们解答这些问题。”(中国文物网编译报道)

  文章来源:artdaily.com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