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服务国家外交大局 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文物已经成为国家与国家、人民与人民之间融通交流的桥梁、缔结友谊的见证和互鉴提升的载体。文物对外交流的累累硕果将中国文物、中国文化远播世界各地,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为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而独特的贡献。

  以文物对外交流合作为依托,中国文物事业为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出文化遗产力量。

  文物外展:展现中国文明形象,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筑起文化传播桥梁。

  12月22日,国家文物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外事联络司)主任解冰介绍说,今年,我国文物对外交流工作始终围绕服务国家外交大局、讲好中国故事开展。

  3月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沙特阿拉伯王国国王萨勒曼共同出席了在国家博物馆举行的“阿拉伯之路——沙特出土文物展”闭幕式。习近平在闭幕式上致辞,祝贺展览取得圆满成功,指出此次展览是双方推动文化对话、加强文化交流互鉴的一项成果,也是中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体现,强调中沙要塑造生动活泼、多元有序、和谐共处的人文交流格局,不断为中沙合作打下坚实的人文基础。

  9月3日,国家文物局配合厦门“金砖国家”首脑峰会承办“金砖国家世界文化遗产图片展”, 习近平主席和普京、祖马、特梅尔、莫迪等金砖五国领导人参观了展览,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为有关领导人做了专题的讲解。

  今年,“秦汉文明展”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举办、“东西汇流:13-17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文物展在汉堡国际海事博物馆举办、“直挂云帆:中斯海上丝绸之路”主题文物展在斯里兰卡国家博物馆举办……中国文物展不断“走出去”,成为中华文化的闪亮名片,而且在重要国事访问以及国家重大外交活动中发挥独特作用。

  加拿大政府向中方归还数件中国流失文物及化石。

  1月18日,加拿大首都渥太华,加拿大政府向我国返还19世纪上座部佛教佛寺两件木质建筑构件和中国鱼龙化石、三叠纪晚期鱼骨化石。

  2015年1月,加拿大文化遗产部联系中国驻加使馆,告知查扣了一对中国古建筑木雕。中国国家文物局组织专家进行鉴定后,请加方根据相关国际公约返还该文物。2016年12月,加方完成了归还的法律手续。

  解冰介绍说,我国与加拿大还未签署防止盗窃、盗掘和非法进出境文物政府间双边协定,成功实现返还表明有关大国能够拿出诚意解决复杂敏感问题,也是国家间使用外交渠道实现流失文物返还的新实践。

  4月10日,在国家主席习近平和缅甸总统廷觉的共同见证下,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与缅甸外交国务部长觉丁在人民大会堂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缅甸联邦共和国政府关于防止盗窃、盗掘和非法进出境文化财产的协定》。至此,我国已经与20个国家签署“防止盗窃、盗掘和非法进出境文化财产”的政府间双边文件。

  2018年,国家文物局将继续推进与其他国家商签防止盗窃、盗掘和非法进出境文化财产政府间双边协定和文化遗产主管部门间全方位合作协议的工作力度,构建稳定、多维的政府间文化遗产合作网络。解冰表示。

  统筹规划文物保护援助工程、合作考古项目,深度参与文化遗产领域多边国际治理,展现中国文明形象和大国担当。

  8月15日上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和尼泊尔政府副总理兼外长马哈拉共同出席中国援助尼泊尔加德满都杜巴广场九层神庙保护修复项目开工仪式。2015年4月尼泊尔地震后,根据国家文物局专家实地调研形成的《中国政府援助尼泊尔文物修复建议的报告》,九层神庙保护修复项目被列为中国政府援助尼泊尔震后重建重点项目之一。

  “该项目由商务部主管,国家文物局提供专业支持,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承担项目实施,是我国在尼泊尔开展的首个大规模文物援外项目。目前九层神庙修复工程进展顺利。”解冰介绍说。

  尼泊尔震后文化遗产保护修复工作不是简单的境外工程,事关国家形象,体现着新时代中国文物保护的理念、水平和技术。

  据介绍,我国除了援助尼泊尔项目,还有援助缅甸蒲甘古迹震后修复保护项目,还在埃及、沙特、伊朗、印度、孟加拉国、缅甸、老挝、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蒙古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了联合考古、规划设计和修复合作项目。目前,文物援外和联合考古项目在周边国家形成较为完整的项目链。其中,历史古迹保护修复覆盖6国,8个项目;联合考古合作覆盖12国,15个项目。

  解冰说,2018年,国家文物局将在文化部、外交部、商务部的协调下,继续做好文物援助项目;推动“丝绸之路:南亚廊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举办赴沙特中国文物展等。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