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敦煌菜”拓研究领域 加速回归现代餐桌
2017-12-26 10:31:54 作者:冯志军 李亚龙 来源:中新网兰州 已浏览次

图为莫高窟61窟压面图。 高启安 摄
历经十多年时间,由敦煌遗书和敦煌壁画中挖掘整理而出的古老“敦煌菜”,渐成丝路上的“香饽饽”。为加速敦煌石窟中更多美食“原汁原味”的回归现代餐桌,近年大量缺少系统记载的菜品尝试拓展研究领域,追溯“原始配方”。
敦煌研究院研究员杨秀清长期从事敦煌饮食文化的系统研究。他近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透露,随着对敦煌饮食文化研究的深入,目前研究范围扩大到了敦煌出土的汉简、以及临近敦煌的嘉峪关、酒泉等地出土的魏晋墓室壁画(画像砖),其中有不少饮食资料、饮食器具、宴饮图像等。
近年登上餐桌的部分“敦煌菜”受到海内外民众热捧,但尚有大量菜品是简单零星的记载。杨秀清解释说,敦煌文献中详细记载了大量饮食文化的内容,敦煌石窟壁画也形象地描绘了当时与饮食有关的内容,但具体到某一类菜品,用多少料?怎么烹饪?并无太多系统记载。
杨秀清表示,近年在敦煌石窟外的一些传世文献和考古出土中,有不少涉及古代饮食的材料,这对敦煌饮食的研究恰是很好地补充。把传世文献、考古出土文献,以及现代烹饪技术及饮食文化等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目的是将更多“敦煌菜”创新回归“寻常百姓家”。
长期致力于敦煌学研究的兰州财经大学教授高启安认为,敦煌饮食文化,即指以汉族饮食文化为主体,兼取中外四方饮食文化之长而形成独有的饮食文化。除敦煌石窟之外,在周边地区的传世文献及考古出土中,也有不少反映敦煌饮食的食物构成、食物加工、食物名称、进食方法和礼仪、餐饮具等资料。
因丝绸之路而闻名于世的甘肃敦煌,是人类四大文明和三大宗教的交汇点。据学者统计,敦煌文献中直接记载饮食的社会经济文书有700多件,它们详细记录了当时日常的食物原料、饮食结构、食品加工、食物品种、餐饮工具、饮食风俗和习惯。敦煌壁画中也多有饮食场面、食物品种和饮食礼仪等内容。
事实上,敦煌石窟中也有详细的饮食记载,比如“敦煌神仙粥”就有非常清晰的配方。30年前,因着迷这碗“神仙粥”而与敦煌结缘的赵长安,日后成为“敦煌菜”的创始人。一席“敦煌菜”,近年被他多次带到海外展陈比赛,也有接踵而至的海外游客和媒体人慕名登门拜访。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