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文化遗产课走进首都博物馆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景德牌楼为什么在首都博物馆吗?”12月15日,在首都博物馆,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用一件牌楼的历史开启了国家文物局文化遗产课,约80名学生参加了这次“走进博物馆——与博物馆一起成长”公开课的活动。这是国家文物局2017年度第3次遗产公开课。 课程开始之前,孩子们先参观首都博物馆的《读城—发现四合院之美》展览,体验数字博物馆、用彩陶搭建四合院,手工制作绒花,让孩子们对博物馆充满了兴趣,带着好奇心聆听《文化遗产公开课——与博物馆一起成长》。

  针对小朋友们感兴趣的问题,关强介绍了博物馆的源起,多种多样的博物馆类型等知识点。并以一件文物萧后凤冠为例,讲述了一件文物从发掘出土到修复展出之间的曲折过程,生动再现了考古工作者、文物修复师、策展人、讲解员等等是如何工作的,小朋友们赞叹道,原来一件文物的背后有这么多的幕后工作要做。

  博物馆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小朋友在这里能发现什么、学习什么、体验什么、收获什么?这是本次文化遗产公开课的重点。关强以《千里江山图》、素纱襌衣、铜奔马等珍贵文物为例,向小朋友们介绍了工艺之美、造型之美和色彩之美。课程通过从玉猪龙到甲骨文,从来通杯到匈奴王冠,教会小朋友们如何解读文物里封存的历史文化信息。

  传统美德在博物馆里从来不是教条空洞的,藏品以自己独有的方式,讲述着美德故事。关强列举了四羊方尊、中华第一龙等珍贵文物,向小朋友们讲述了其中蕴藏的民主、文明等传统价值观。从虎门销烟池、朱德手枪、海外华侨抗日战争捐款汇票、《开国大典》油画,小朋友们感受到了文物里蕴含的民族精神。

  博物馆是一本立体的百科全书,是一个敞开大门的文化客厅,一节文化遗产公开课,就是向大家发出的邀请函。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文化遗产公开课”是国家文物局连续三年面向社会公众开办的公益课堂,除了这节“走进博物馆”外,今年还在河南洛阳举办了“丝绸之路与我们的生活”,在辽宁葫芦岛九门口举办了“长城脚下的课堂”。明年,文化遗产公开课还将涉及更多主题,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服务。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