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海水下文化遗存保护将加大科技投入

  12月13日,中国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宋建忠在博鳌表示,明年将加大科技投入,或利用海洋探测、载人潜水器等方式探测南海文化遗存。

  当日,第三届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国际论坛在海南博鳌召开。

  南海海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千百年来,这条航线上来来往往的船只在经过的海域和岛礁留下丰富的文化遗存。据第三次文物普查,海南省管辖海域已经发现水下文化遗存124处,其中,己公布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4处,即南沙洲沉船遗址、珊瑚岛沉船遗址、浪花礁沉船遗址、玉琢礁沉船遗址。

  “这些水下文物不仅具有重大的考古科研价值,更是中国人民世代在南海活动的重要见证,是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宋建忠说。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海南的水下考古工作者就开始在南海各岛礁开展水下文物调查工作。“前30年水下考古人员主要集中在浅海、沿海30米以内进行探测。”宋建忠说,南海区域平均水深达千米以上,开展水下考古从技术上来说难度很大,用以往传统的物理探测方式,考古人员无法下探到深海域。

  据介绍,当前中国水下考古工作模式仍以渔民提供线索、水下考古核实为主,主动性和主导性不强。

  为了摸清家底,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将根据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主要航线、港口和沉船的沉没区等重要区域划分片区开展调查,并增加科技投入提升探测技术获取更多水下文物信息。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刘曙光在会上介绍,中国正在通过双边、多边合作等方式,进一步促进流失文物追索和跨国、跨区域联合打击文物走私。中国将积极参与海丝主题研究和申遗,并与国际同行共同开展水下考古、出水文物保护、人员培训、文物互展等项目。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