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文化代表——玉琮
2017-12-14 11:18:57 来源:玉满斋 已浏览次
“琮”这个字是我翻阅古瓷器的书籍时见到的。一直很喜欢造型规整,具有对称美的器物,第一次看到这样外方内圆的瓷器,觉得很入眼。当时以为是古人书房中的陈设之物,或者就是笔筒吧,还想买一个这样的装饰瓷摆起来呢。后来去博物馆参观时见到“玉琮”,才知道这些精美的瓷器其实是仿照玉琮的样式制作的,而玉琮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存在了。在学习这方面知识的过程中我也搜集到了几个“玉琮之最”。
已发现的最早的玉琮
已发现的最早的玉琮是1979年出土于安徽省薛家岗文化的小玉琮,距今有五千至五千二百年的历史。玉琮高2cm宽1.8cm孔径0.8-0.9cm,藏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玉琮呈牙白色,方筒形,中央有一垂直圆孔,两端各有一圆环形口,外围四边中部有切口,横分为上下两节。这是迄今所知最早的玉琮了。因为这件玉琮形制矮小,与后来的典型玉琮不同,专家依此推测早期的玉琮很可能是一种方形勒佩,并非礼器。这件玉琮的发现为深入研究玉琮发展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最早发现的玉琮
玉琮是1973年由江苏考古工作者首先在草鞋山发掘良渚墓地时发现的(左下图),初步认识到它是始自四五千年前的文物。因其造型奇特、功能神秘、随葬大墓而被推测为当时的礼仪重器。此后陆续有玉琮被发现,已出土的有凤纹玉琮、墨玉琮、兽面纹玉琮等,种类较多,数量也较丰富。发展到商代为玉琮的鼎盛时期,西周开始渐趋衰落,汉初仅有少量制品,东汉时已见不到玉琮了。从薛家岗文化出现到汉代退出历史舞台,前后延续了三千年。其中最早由《周礼》说及的“黄琮礼地”之功能,在此期间一直为历朝的皇家礼制所沿袭,这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是十分罕见的。
最高的玉琮
右图中深色良渚文化玉琮高49.5厘米,收藏在英国大英博物馆,为目前已发现的最高的玉琮。旁边浅色良渚文化玉琮高49.2厘米,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这件浅色玉琮器身共分十九节,每节四角雕成一简化带冠人面或兽面神像,全器共有76个神像。玉琮上端射部(琮两端凸出琮体的凸棱,俯视呈圆环形)正中阴线刻出日月纹,是天上世界的象征,反映出先民对太阳、月亮的崇拜。这种日月纹为山东大汶口文化特有,而在良渚文化玉琮上刻有大汶口文化的符号徽记,表明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
体积最大的玉琮
这件良渚文化玉琮是1986年浙江省余杭县反山十二号墓出土的,高8.8厘米、直径17.1-17.6厘米,重6.5公斤,是迄今出土体积最大,纹饰最繁缛的一件玉琮,被誉为“琮王”,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器形呈扁矮的方柱体,中有对钻圆孔,内圆外方,俯视两端如玉璧形。转角布列简化神徽纹,四个柱面上下各有一神徽纹。按照古人天圆地方之说,玉琮内圆外方,分别象征天、地,寓意天地贯穿,可能是巫师沟通天地的法器。
在我见识了这么多形制的玉琮之后,早先以为是件文具时端庄的美感更被一种神秘的色彩取代了,倒更接近于观赏西周青铜器的感觉,那是一种庄严的、神秘的狞厉之美。不似欣赏玉璧时的赏心悦目,而是直接穿透人心的震撼。
事实上有关玉琮的研究一度众说纷纭,扑朔迷离,而这更给玉琮披上了神秘的面纱。每一件玉琮似乎都在讲述着只属于自己的故事,也许这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一道无解的难题吧。目前学者们把良渚玉琮分为长短不一的简化人面纹多节型长琮和矮方体大琮两式。前者作瑞器,象征持有者的崇高身份、地位和权力;后者为礼器,专用于礼地大礼。我想拨开云雾见青天那一刻固然让人欣喜若狂,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过程不正是与先人们无声而倾心的对话吗,那是怎样充满灵性让人悟彻的心灵之旅啊。
责任编辑:小明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