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馆中国及南亚馆14日重新开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历时18个月的修缮和调整,英国大英博物馆中国及南亚馆本月14日将重新对公众开放。在展馆正式开放前,我们来跟随记者一起去看看新的中国馆有哪些新变化。

  这是整个博物馆中最长的一间展厅,一进门左手侧是南亚馆,右手侧的中国红则是中国馆的显著特征。在新的中国馆内逆时针行走,从公元前5000年到当代,按照年代顺序展出了不同时期的文物。大英博物馆过去几十年间中国研究取得长足进步,新馆讲述着新的中国故事。

  大英博物馆亚洲部中国馆负责人 杰西卡·哈里森·霍尔:(这是)关于中国的新故事,馆内没有按照文物类别划分。现在我们(按时间顺序),把展厅划分为一个个现代的小隔间,这样才有历史感,能够近距离感受这些历史文物。

  在展厅的尽头,增设了中国书画的展区,大到历代书画作品,小到文房四宝,甚至印章的布置,都经过了精心设计。这些历史文物背后渗透着社会和文化的缩影。

  大英博物馆亚洲部研究员 陆于平:我们这个展厅有一个比较大的改变,就是有一个空间是给中国书画的。以前没办法长期展出中国书画收藏,这一次我们选择了藏品中的一些精品。

  大英博物馆亚洲部中国印章专家 王每心:解释印章从平民到皇帝再到文人,各个阶层他们是怎么看待印章,他们是怎么用印章,他们印章的材料,他们印章的大小,从各个方面来解释中国印章本身的历史。

  新展馆的设计不仅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书法、绘画和丝绸等文物,同时融合了更多近现代中国元素。

  大英博物馆亚洲部项目主任 辛文元:旧展馆中国这一部分止步于18世纪,但是在设计我们新展馆的时候,我们觉得大英博物馆不但要致力于展示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同时我们希望加入一些现当代的一些因素。

  大英博物馆收藏中国文物2.3万件,是海外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馆。1992年,在香港实业家、收藏家何鸿卿资助下,设立“何鸿卿爵士东方文物馆”。今年重新开放后更名为“何鸿卿爵士中国及南亚馆”。目前对外展出亚洲文物2000余件,其中半数为中国文物。央视记者 英国伦敦报道。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