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铁证如山——揭秘新展陈九件一级文物
2017-12-14 08:51:32 来源:新华社新媒体专线 已浏览次
新华社南京12月13日电(记者王珏玢、潘晔、杨绍功)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13日正式推出新版南京大屠杀史实展。记者带你揭秘新展陈中的9件一级文物,走近那段不容歪曲的惨痛历史。
【《上海派遣军司令部纪念写真帖》】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军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上海派遣军司令部纪念写真帖》相册,由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洞富雄先生捐赠,其中贴有326张原版照片,拍摄了侵华日军从进攻上海到占领南京后日军活动的全过程。
【日本花瓶】12月1日,日本大本营陆军部下达了进攻南京的作战命令,南京保卫战拉开序幕。虽然中国守军在各个战线展开殊死搏斗,但终不敌日军先进的飞机战车。至13日凌晨,南京各城门陆续失守,悲壮惨烈的南京保卫战画上句号。日本陆军造兵厂特意为纪念“南京陷落”而制作了花瓶。
【易安华的瓷板遗像】南京保卫战中最惨烈的是光华门争夺战。双方拉锯中,城门曾三次被洞穿,又迅速被守军填堵。当时的守军、国民革命军第八十七师259旅少将旅长易安华壮烈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他为陆军中将。景德镇专门烧制了易安华瓷板遗像,上有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题词。
【《屠·生·佛》油画】:日军侵占南京后,在城内外大肆搜捕、屠杀放下武器的中国军人和手无寸铁的平民。旅美画家李自健先生,于1991年应台湾星云法师之邀创作了油画《屠·生·佛——南京大屠杀》。画面真实再现了1937年侵华日军在南京的屠城暴行,构图形成一座“山”的形状,象征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铁证如山。
【《外人目睹中之日军暴行》】南京大屠杀历史,有许多外籍人士亲历亲闻。他们以第三方立场,记录并报道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引起国际社会关注。田伯烈是当时英国《曼彻斯特导报》的驻华记者。1938年初,他撰写了《外人目睹中之日军暴行》一书,第一次完整地向全世界公布了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真相。
【宋有贵和宋杨氏的“安居之证”】大屠杀后,日本为加强对南京的控制,由特务机构操控成立了伪南京市自治委员会。南京特务机关给市民发放“安居之证”,其上有大意为“XXX对日本帝国军队没有恶意”的文字。
【红十字会埋尸用品明细账单】1937至1938年,国内外多个慈善组织参与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尸体的掩埋,各慈善团体累计掩埋遗体达19万余具。这份展陈账单是红十字会组织埋尸活动的物证,由当时曾经参与过红十字会埋尸的南京市民郭学根保存。
【谷寿夫死刑判决书底稿】1946年2月15日,中国在南京设立军事法庭,对侵华日军的乙、丙级战犯进行审判,史称“南京审判”。南京大屠杀案主犯、原日军第六师团长谷寿夫被引渡到南京接受审讯,最终被判处死刑。史实展中展示了法庭庭长石美瑜保存的谷寿夫死刑判决书底稿,2003年由石美瑜的儿子石南阳捐赠给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英文原稿】1997年,美籍华裔作家张纯如撰写出轰动世界的著作《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该书为西方了解南京大屠杀历史做出了重要贡献。2004年11月,张纯如不幸去世。次年,她留下的唯一一份英文原稿由其母捐赠给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责任编辑:小明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