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土斑辨识高古瓷

  所谓高古陶瓷主要是元以前出土的陶瓷器,由于是从土中而来,自然会留下明显的出土痕迹,其中表面的土斑就是最主要的依据。

  任何土壤中都含有矿物质和有机质,矿物质是含钠、钾、钙、铁、镁、铅等元素的硅酸盐、氧化物、硫化物、磷酸盐等;有机质是土壤中以各种形态存在的有机化合物,有碳、氢、氧、氮和少量硫元素组成的天然混合剂高古陶瓷受土壤中这些化学元素侵蚀和地温的影响,釉面产生开裂和腐蚀。开裂、腐蚀的胎体表面大量吸收泥土中的矿物质和有机质,随着时间逐渐粘积在胎体上,从而形成了“土斑”。

  土斑有两种:一种称“蚕卵斑",成颗粒状,像桑蚕产下的卵子一样,一粒粒聚结在一起,大面积地在陶瓷器表面上形成。这种土斑粘积度极强,用手指剥除不掉。蚕卵斑形成与土壤中矿物质成分比例高有关,比较容易在低温度陶器上产生。另一种称“蚯蚓屎斑",成条形曲线状,形状尤如蚯蚓的屎,细而弯曲,小面积地粘积在陶瓷表面。有“蚯蚓屎斑”的器物,在出土前周围土壤所含有机质比矿物质成分比例高,器物本身釉面抗蚀程度强。高温釉器物及在黑杂土中的器物,都会产生这种土斑。

  有些器物上既有“蚕卵斑”,又有“蚯蚓屎斑".有这种现象的器物大多数是陪葬物,收藏者对这种土斑不应该人为清除。它既不影响器物的外表美观,同时又是出土物的有力见证。

  现在市场上出现人造土斑:一是选择器物某个部位用硫酸把釉腐蚀,然后涂上胶再撒上泥土。这种人造土斑是块状形,不自然,剥釉处与有釉之间没有过度层次。二是把仿制好的瓷器用硫酸腐蚀釉面,然后埋人泥土中,过一段时间再取出现。这种人造土斑粘贴性差,用手一抹泥灰就掉落,一冲就能洗清。人造土斑与自然形成的“蚕卵斑"和“蚯蚓屎斑”相差很大。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