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陶瓷造型鉴定的要诀

  我国古陶瓷鉴定专家们积数十年的经验,总结出了一套造型鉴定的要诀:首看总体风格,详察局部变化。

  我国古陶瓷的时代总体风格是:

  商周:幼稚粗糙,保持了陶器的特征,式样很少,不太规整,而原始瓷器多仿陶器的造型。

  春秋战国:刚劲古朴,多仿青铜器。

  东汉:简单粗疏,青瓷刚刚成熟,品种少,质量比较差。

  南北朝至西晋:浑圆矮胖,许多器物仿动物造型,仿其他质料的实用器物,如仿漆器、铜器等,陶瓷明器更是如此。

  东晋:秀骨清象,比西晋瘦长。这个风格从南朝直至隋代。

  唐:浑圆饱满,显出勃勃生机。

  宋:修长轻盈,优美清新,秀丽典雅,有些地方显得精细人微。

  元:厚重粗犷,质朴无华,有些则近乎草率。

  明:敦厚古朴,有唐宋遗风。

  清:轻盈新颖,特别注重创新,因而器型秀丽多姿。

  还有人说:汉晋瓷器的造型古朴端庄,唐代的丰腴雍容,宋代的清丽秀雅,元代的浑厚凝重,明代永乐的古雅秀美、成化的圆润秀致,清康熙的敦厚挺劲、雍正的纤柔秀丽、乾隆的精巧繁缛等等。

  除对各时代瓷器造型的总体风格要把握外,对各时代的各类器物的造型特点以及典型器物的典型特征也要有明确的概念。后世所仿制的古瓷,大多是各代的名品和典型器,如宋哥窑的鱼耳炉、胆式瓶为雍正朝仿烧,明宣德则仿烧宋汝窑盘,清康熙则仿宣德汝釉盘、成化斗彩鸡缸杯,民国仿宋龙泉鬲式炉等。如果对典型器的造形特点了然于胸,对仿器造型上的破绽是不难鉴别的。

  此外,还要掌握不同时代的同一器类造型的演变规律。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