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之魂"文物展火爆春节 每天近两万人参观
春节期间,众多游客在成都博物馆参观“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 记者 衡昌辉 摄
春节期间,成都博物馆门前每天排队等候入馆的队伍,成为天府广场一景。记者2月3日从成都博物馆了解到,从正月初二至初六,前往成博参观“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的游客,每天都接近两万人。春节期间逛博物馆,俨然成新潮。
火 有游客连续参观了3次
去年12月27日正式开放的“丝路之魂”文物特展,不仅在2017年元旦期间掀起了观展高潮,一个月后的鸡年春节,公众观展热情仍然持续不断。1月29日是大年初二,成博在闭馆两日后重新开放。上午9点不到,便有上百人在门口排队等候。记者1月31日、2月1日连续两日在成博看到,每天中午12点以后,排队等候入场的观众便排到上百米,这种情况一直要持续到下午三四点以后才逐渐缓解。2月2日是大假最后一天,排队入馆人数也未见减少。成博工作人员透露,5天里,每天进馆参观的人数都接近2万人的上限。为此,在参观敦煌石窟展厅时,不定时实行了限流入场。
文物特展火爆的背后,是公众对文化的渴求和由此表现出的一种文化自觉。成博为此次展览专门设置了免费的语音导览,观展现场随处可见戴着耳机的游客在展品前驻足聆听。在敦煌艺术大展石窟和壁画厅,每天上午9点至下午4点,都有来自敦煌研究院的专业讲解员进行讲解。 每当讲解员开始讲解,周围便围满游客。每一场讲解完毕,观众都会致以热烈的掌声。成都游客周华告诉记者,他已连续3次参观了“丝路之魂”文物特展,“第一次走马观花看热闹,后面就跟着讲解慢慢看,这才发现仅仅是敦煌壁画,不同的作品就有不同的欣赏角度,有的听故事、有的看绘画技法,很长见识。”
展厅外的文创产品区也受到游客追捧,不少人在观展后选择把藻井丝巾、九色鹿笔记本以及印有精美佛像的雨伞带回家。
潮 逛博物馆过年成新选择
为应对春节期间的观展热潮,成都博物馆的幕后团队全部加班,保证了大展安全有序进行。
据介绍,春节期间每天参与安保的工作人员达200余人。除了展览时的实时监控,他们还在每个电梯口提醒观众安全乘坐电梯、为观众答疑解惑;典藏部、文保部和科技部的工作人员则随时调整展柜内湿度参数,“哪怕一颗玛瑙有发霉迹象,也必须及时处理”。物业人员要负责展厅内饮水、卫生,工程部工作人员每天闭馆后都必须进行检查,以确保展厅设备以及空调、电梯等正常运行。
成都博物馆还专门招募了近30名志愿者参与服务。记者在现场看到,志愿者不仅要维护展厅秩序,还要解答观众的问题。最辛苦的当属讲解员。成博工作人员透露,春节期间坚守岗位的讲解员有39人。为了应对观展高峰,敦煌研究院的15位讲解员和麦积山艺术研究所的6位讲解员除夕也留在成都。他们的讲解场次也临时增加:每天整点讲解从上午9点持续到下午4点,中午也不能休息。讲解员还扮演导游角色,向外地游客介绍成都有哪些景点、名小吃并帮助查好线路。“丝路之魂”文物特展的持续火爆,在成博常务副馆长李明斌看来,除了大展本身的艺术价值和魅力外,同样体现了公众文化消费的常态化,“逛博物馆如今成为很多人的过年方式之一。”(记者 吴晓铃)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