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横店镇官桥:修复老街 共护文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横店镇官桥村,共有农户917户,2234人。这个大村,分为新区和老区。新区新房林立,外立面统一,村道宽阔,很有现代农村的气息,而老区则极富历史古韵,散落着20多栋老四合院,还有一条约400米长的老街。这个老区,官桥村视若珍宝,在环境革命中,坚定守护并不断地修复。

  “一条老街,是一段历史,它镌刻着村庄的童年,保存着村庄的温情过往,能勾起人们儿时的回忆。”官桥村党支部书记陈晓华介绍,村里的官桥老街,是明清时期东阳南乡最长最宽的街道,初建于明朝弘治年间,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说到村里的老四合院,陈晓华也是如数家珍,一边介绍一边带我们参观。“这些老房子和老街,是村庄的‘魂’,有了它们,我们村才有了自己独特的魅力。”陈晓华说。

  在风貌提升中,官桥村对老街、老四合院的提升均有着慎重而明确的打算。自风貌提升启动以来,官桥村对老街的路面进行了修复,将水泥路恢复成了青石板鹅卵石的路面,据介绍,接下来,官桥村还要对老街的外立面进行统一的改造提升。

  此外,对村里的明德书院,官桥村也将进行大力度的修复。明德书院,创办于明嘉靖年间,陆游、陈亮等人曾来授课讲学,后书院改为公立宏毅高等小学,清末明初曾出过“宏毅学堂六才子”。“如今,明德书院已经年久失修,我们已邀请专业的公司作了规划设计图纸,接下来准备先修复书院的门楼。”陈晓华说。

  据估算,明德书院门楼的修复需投入约200万元,老街的后续改造提升也将投入数百万元……而前期的风貌提升工作,官桥村已投入了约300万元。“虽然资金缺口较大,但我们村很齐心,不少村民都捐资建设,众人拾柴火焰高,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总有一天会实现这些目标。”陈晓华说,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可以传承文化、记住乡愁,更能增强村庄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在采访中,记者也处处感受到村庄的和睦。路上,村民们常和陈晓华拉家常,并向他提一些修缮的建议,其中有位大爷特意叮嘱:“一定要修旧如旧,让老房子恢复以前模样。”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