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世极少的磁州窑白地红绿彩瓷器
这件金代红绿彩武士牵狮俑(图1),高19.2厘米,宽20.5厘米,现收藏于安徽博物院。全器塑一武士牵狮的造型,狮子与武士均立于方形台上,方台绘一周黑边。狮子张口作吼叫状,怒目圆睁,威风凛凛。狮头及狮身大部分施绿彩,颈部毛发用黄彩装饰。狮身矫健,背部驼一圆形器,器顶中空,器下狮背以黑彩绘如意形纹饰。狮子身体束有缰绳,武士立于狮侧,手挽黑色缰绳。武士浓眉大眼,上颌、下颌蓄有胡须,戴头盔,着绿装,脚踏长筒黑靴,从面貌及服饰看,似是金人形象。
笔者早先就注意到馆藏的这件武士牵狮俑,看其形制似乎是一个器座,但一直不很清楚它的具体用途。上个月在北京参加全国博物馆专业人员陶瓷鉴定培训班,偶然听到北京大学秦大树教授授课中提到一件同类的金代红绿彩塑像。培训回来后,笔者立刻查找相关资料,并很快在1997年第10期的《文物》期刊上找到秦大树先生《邯郸市峰峰矿区出土的两批红绿彩瓷器》一文。文中介绍1972年峰峰矿区发现的一处窖藏,出土了一批红绿彩佛像,其中一件菩萨骑狮塑像高46.2厘米,狮子高20.5厘米、长22.5厘米,狮子侧面亦塑有一牵狮武士,造型、尺寸及风格几乎与安徽博物院收藏的这件武士牵狮俑完全相同。于是,笔者豁然明了,狮背上圆形器上方原来应有一尊菩萨塑像,狮子是这位菩萨的坐骑。
在佛教文化中,代表智、悲、行、愿大乘佛教的四大菩萨分别有自己的坐骑。其中文殊菩萨的坐骑为青狮,观音菩萨的坐骑是朝天犼,普贤菩萨的坐骑为白象,地藏菩萨的坐骑是谛听,所以显然这件武士牵狮俑上部所塑当为文殊菩萨。文殊菩萨代表智慧,据有关专家研究,文殊菩萨骑青狮的形象是佛教中国化后的创作,同密教经典的影响有很大关系,唐代佛教文献有记载文殊菩萨的形象是“金色放光明,乘狮子王座,操持智慧剑,左手持青莲花。”同时,在麦积山、敦煌等唐代画像中也有文殊菩萨骑狮、武士牵狮的形象,可见这种文殊菩萨骑狮形象是从唐代开始流传下来的,金代塑像中保留了这一形象。
白地红绿彩是北方磁州窑系开创的一种陶瓷装饰技法,即用毛笔蘸红、绿等低温颜料,在已经高温烧成的瓷器釉面上描绘花纹,再置于800℃左右的彩炉中,二次烧成的低温釉上彩瓷。其彩料包括红、绿、黄、黑、金、银等色,因红、绿两色彩为主,故通常称为“红绿彩”。根据秦大树先生《论红绿彩瓷器》文中依窑址地层及纪年墓标准器分析,红绿彩创烧于金代中晚期,一直流行至元代及明初。而此类狮子莲花座属于金代后期产品,且在河北磁州窑窑址中屡有发现。所以,这件红绿彩武士牵狮俑基本可以判定为金代河北磁州窑的产品。
磁州窑是我国北方最具代表性的民窑体系,人们对于磁州窑的认识,更多的是对于白地黑彩瓷器的了解。那种极富民间装饰性的黑花彩绘图案,让人印象极深。相对而言,磁州窑白地红绿彩瓷器数量远比磁州窑白地黑彩瓷器少得多,故而显得尤为珍贵。就风格而言,它亦保持了民间装饰艺术的特点,相对于唐三彩、宋金三彩而言,它增加了红彩的运用(唐、宋、金三彩器一般不使用红彩),故而有别于三彩瓷器,这种大红、大绿的色彩更为民间所喜闻乐见。
从出土的红绿彩瓷器看,一类是碗、盘、瓶、罐等生活日用品,另一类则是各式瓷俑。就艺术价值而言,红绿彩瓷俑造型多样,色彩丰富,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另外,红绿彩瓷俑多为供设器,与宗教文化相关,又具有极高历史文化价值。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