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应利用新技术将文化传播到世界

  阿尔贝托·格兰蒂尼说,过去一年来,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利用最新的技术,不仅可以“重建”已经毁灭的意大利庞贝古城,还可以展示两千年之前,这个古城中的人们是如何生活的。对于互联网与博物馆的融合,他表示乐观。

  新京报:此次参加世界互联网大会,你最关注的问题是什么?

  格兰蒂尼:在这次大会中,我会参加《包容互鉴: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分论坛。

  这次大会非常重要,明年全世界范围的众多博物馆都会聚在一起讨论目前他们所遇到的新途径和新挑战,这与我们这一次在互联网大会上讨论的主题将是一致的。

  现在,社交媒体、数字技术等非常发达,我最为关注的是对于博物馆来说,如何更好地利用新技术将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让那些住在遥远地区、没有机会亲自来到实地参观的人们,也能获得来自博物馆的文化知识。

  新京报:互联网给博物馆带来了哪些改变和冲击?

  格兰蒂尼:利用互联网技术,现在世界上发展出了“虚拟博物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争议,认为虚拟博物馆与实体博物馆形成了竞争关系,这是一种误解。

  越多人浏览虚拟博物馆,就会有越多人被内容所吸引、产生兴趣,一旦有机会,他们就会来到实体博物馆进行体验,我认为这是一种相连和增强的关系。所以,博物馆应该尽可能利用线上技术,通过网络建立更多“链接”。

  新京报:这个过程中有没有发现哪些问题?

  格兰蒂尼:互联网宽带让庞大信息的迅速传播成为可能,但有时我们面临的不是技术局限,而是内容问题。如果没有足够多有价值的内容,每天在大量传播的都是怎样的信息呢?

  因此,博物馆应该加大对文物和相关历史的研究,产出和传播真正重要的信息。“不要言之无物”,这也是互联网行业未来的趋势。

  新京报:你觉得,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会不会给博物馆工作人员带来失业问题?

  格兰蒂尼:我不这么认为。互联网技术只是工具,不能解决一切需求。一些机械的工作会被机器所取代,但不是所有的都会。我们现在的确利用社交媒体、数字科技等各种技术,来更好地进行传播,传播仅仅是手段,核心是所传播的内容。

  具体到博物馆,文物是大量知识的集合,而博物馆则是承载这些文物的平台,要挖掘其中的历史文化价值,必须依靠人类的知识与经验,这也意味着更多的就业机会。

  新京报:一部分人可能并不具备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机会。

  格兰蒂尼:没错,就像很多人因为客观原因没法接触到博物馆,的确存在信息鸿沟。但我相信,这不是技术本身的问题,而是知识文化的问题。我们应该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政府应该把握其中的平衡,对人类的教育、文化建设进行大量投入。博物馆也应该建立合作网络,利用新的技术,让更多人可以接触到这些知识。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