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滑县举办大运河文化带(滑县)论坛

  近日,由河南省文化厅、河南省文物局、滑县人民政府主办以“运河城镇”保护与发展大运河文化带(滑县)论坛在河南滑县举办,河南省文化厅厅长杨丽萍、河南省文物局局长田凯等领导和专家学者齐聚滑县走遗迹、论古今、说发展,就如何把握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新思路与新机遇,积极建言献策。

  论坛上,专家们就大运河遗产研究与保护、大运河与丝绸之路历史渊源、大运河历史作用、大运河与“一带一路”经济文化关联性、大运河文化经济带规划建设、大运河滑县段规划编制等方面进行了研讨。专家们一致认为,河南滑县应紧紧抓住国家“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历史机遇,努力做好保护利用这篇大文章,厚植县域发展新优势。

  据了解,滑县历史文化底蕴厚重,始为颛顼之都,继为封侯之国,隋至明初由“滑国”、“滑台”建制滑州,明洪武七年改称滑县,有史记载5000余年。中国大运河2014年6月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大运河滑县段现存原生态古河道8240米,古码头9座,古城墙3000余米,河道蜿蜒曲折,没有经过大规模的截弯取直和航道升级改造,是中国大运河原真性、完整性的代表性河段。

  近年来,河南滑县以运河遗产为中心,依托对古城墙、商贸古街、创意产业中心等有效利用,建设集大运河、道口古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旅游、观光、娱乐、休闲、饮食等文化产业于一体的运河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建设。另外,滑县还积极做好监测预警与档案管理工作。建立了运河遗产监测预警中心,为遗产保护提供有力保障。通过搜集和整理各类归档资料万余件,实现了数字化管理和与公众的互动共享,赢得了专家们的一致赞赏。

  河南省安阳市委常委、滑县县委书记董良鸿表示,滑县在大运河后申遗时代保护利用工作中将围绕“文化遗产如何保护、传统文化如何传承、发展重兴如何实现”这三大核心议题,以保护文化空间为基础,以塑造文化平台为跳板,以振兴文化产业为目标,采取了“政府+居民+专家”多方合作的模式推进大运河遗产保护利用工作,力争将大运河文化带滑县段打造为“大运河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

  “大运河河南段是隋唐大运河主要的节点,隋唐时期大运河最辉煌的部分都在河南,有力地支撑了当时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的稳定。保护利用好大运河,很好地切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整合各地资源,对于促进沿线城市的发展、改善当地民生都具有重要意义。” 河南省文物局局长田凯说。

  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对大运河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做出重要指示,强调要认真“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历史文化资源。河南省积极抢抓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国家机遇,做好河南段规划工作。重点突出河南特色,弘扬中华文明和中原文化,从立足“三好”(保护好、传承好和利用好)的角度探索运河保护传承利用的“河南模式”,打造文化带、生态带和旅游带的“三带”发展格局,着眼资源、部门和区域“三统筹”,创新运河发展协调机制。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