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四五万件藏品堆满27个房间 搬家拉了整整67车
2017-11-28 09:54:55 来源:大众网 已浏览次
马方荣在展示自己的藏品
旧时称重贵金属和药材的杆秤、有钱人家捕鸟用的木笼、从明清到抗战时期的各种兵刃……在105国道平阴县锦水街道毕海洋村附近的一座二层小楼里,27个房间堆满了各种老物件,因为空间实在有限,清代的大马车只能放在院子里任凭风吹雨淋。
藏品的主人是马方荣,18年的收藏经历让他的藏品达到四五万件,对他来说,每一个老物件都有一个难忘的故事。现在,只要有感兴趣的人前来参观,马方荣都会变身义务讲解员,把每件藏品的来源、用途、历史娓娓道来。
缘起:巧遇收藏引路人入行
1999年的马方荣还在平阴县城经营一家肉食店。一次去银行,在等待区,一位搞收藏多年的行家拿出一本收藏杂志请他帮忙平时多留意。看着杂志上的茶壶,马方荣想到了一位邻居家里好像也有同样的物件。在邻居家,看着买家用150元买下了那把壶,马方荣颇感意外,也提起了他对收藏的好奇心。
在这之后,马方荣就放下肉食店的生意,经常一个人骑着摩托车到周边百十公里外去“寻宝”。那个时候,把寻到的“宝”带回来再卖出去,赚的差价不多,但确实也增长了不少见识。在此过程中,马方荣对民俗物品收藏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渐渐地也走上了自己的民俗物品收藏之路。
对马方荣来说,拿钱买东西有时也并不好买。除了尽量不能看走眼之外,与物品主人谈买卖可没少费工夫。有一次,在河南某地,为了将收集的一只圆古凳配成对,他硬是去了离第一只古凳主人家20公里外的物品主人家多次,有时还带一些礼品去和物品主人套近乎拉家常,最终,马方荣的诚心打动了主人,成功将圆凳配成了对。
馆藏:27个房间满满都是老物件
在105国道毕海洋村路段一侧,门口整齐地排列着磨盘、石碾、石槽等物品,这里就是马方荣的收藏馆。古钱币、旧家具、旧农具等各种样式的老物件摆满了房间,墙上的字画,货架上的各种陶器、瓷器琳琅满目,弥漫着浓浓的传统民俗文化气息。
马方荣说,自己的馆里小到各种年代的古钱币、茶壶、笔筒、筷子笼,大到木轱辘镶铁圈的马车、明清家具、各式兵器和近代的牛马石槽,各种老物件应有尽有。在前段时间的一次搬家中,光这些老物件就拉了整整67车,堆满了27个房间和千余平方米的院子。
心愿:创办一家民俗博物馆
“像这个直径1.9米的磨盘,买时才花了1000多块钱,但光是从菏泽运过来的运费就花了800多块钱。”马方荣说,因为场地条件的限制,这些大件的物品和清代的大马车一样,都只能放在室外露天展示,烧火的风箱、织布机、盛粮食的斗等物品只能杂七杂八地堆在房间里。
“现在,有些老物件平常根本看不到,但它们是历史的见证,通过它们,子孙后代就能看看先辈们的生活故事,感受时代的变迁。”马方荣说,这是自己最大的遗憾。“这些民俗老物件只有经常与大家见面,让社会上的人尤其是孩子们多看、多了解才能发挥它的社会价值,放着实在太可惜了。”
马方荣有一个心愿,那就是借助政府扶持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创办一家民俗博物馆,让人记住乡愁,留住乡情,不要忘了过去艰苦奋斗的艰难历史,从而更好地珍惜当下的生活。

责任编辑:晓燕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