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力争在2030年将古驿道打造为“世界文化遗产”

  近日,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广东省南粤古驿道线路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简称《规划》),记者了解到,古驿道规划范围包含了省内21个地级以上市的全部行政区域,面积约17.98万平方公里。同时,结合绿道提升工作,将古驿道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融入绿道建设中,形成“驿道网+绿道网”两张网,并力争在2030年将古驿道打造为“世界文化遗产”。

  打造6条古驿道和4个重要节点

  南粤古驿道,是指1913年以前广东境内用于传递文书、运输物资、人员往来的通路,包括水路和陆路,官道和民间古道,广东省迄今发现的古驿道及附属遗存202处。《规划》提出,要打造6条古驿道线路和4个重要节点,贯穿全省21个地级市、103个区县,串联1200处人文及自然发展节点,全长约11230公里。系统整理和挖掘具有广东传统文化内涵和地理风貌特征的驿道文化,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让陈列在南粤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成为广东省响亮的文化品牌。

  《规划》强调,结合国家建设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精准扶贫等政策契机,推动古驿道线路沿线特色镇村和扶贫村的建设,促进粤东西北贫困地区和全省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积极推进南粤古驿道线路的历史保护、文化展示、特色旅游、康体健身、惠民致富等功能,实现古驿道综合效益最大化。

  2025年底完成6条古驿道线路建设

  记者了解到,《规划》提出,经过两年试点,五年成形,十年成网,到2030年,打造南粤古驿道为世界知名的“世界文化遗产”。

  记者在《规划》中了解到,到2017年,计划完成“南粤古驿道典型线段及示范地区”建设,初步建立“南粤古驿道”品牌。

  至2020年年底,初步完成“南粤古驿道重点线路及重点发展区域”建设,沿线文化、体育、服务、标识等设施逐步配套完善,古驿道综合功能和社会效益日益显现,使“南粤古驿道”在全国形成品牌效应。

  至2025年年底,基本完成全省6条南粤古驿道线路建设,古驿道线路、发展节点、特色镇村互通互联,成为“一带一路”的文化品牌和经济发展走廊。

  到2030年,力争全省南粤古驿道线路的维护和管理规范化,保护与利用常态化和品牌化。形成多功能、网络化的南粤古驿道线路系统,最终成为世界知名的世界文化遗产。

  6条古驿道线路

  粤北秦汉古驿道线路

  北江-珠江口古驿道线路

  东江-韩江古驿道线路

  西江古驿道线路

  潮惠古驿道线路

  肇雷古驿道线路

  4个重要节点

  广州黄埔古港

  汕头樟林古港

  台山海口埠

  徐闻海丝始发港

  (广报全媒体记者 贾政)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