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青羊区鼓楼街古遗址现唐宋时期河道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为古遗址发掘现场。 钟欣 摄

 

  11月21日,记者从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获悉,成都市青羊区鼓楼北一街(文化宫5号地块)古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已取得阶段性重要收获,目前已发现至少有唐五代、宋元、明等时期的文化遗存。包括河道、房基、道路、水井、水沟、灰坑、窖藏等遗迹现象,同时还出土了大量的瓷器、铁器、铜器、钱币、建筑材料等遗物。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为古遗址发掘现场。 钟欣 摄

 

  据介绍,从2017年7月开始,为配合城市建设,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对位于成都市青羊区鼓楼北一街(文化宫5号地块)的古遗址开展了考古发掘工作,发掘总面积约5000平方米。

 

  通过解剖与正式发掘,目前发现的重要遗迹有河道、排水沟、道路、房基。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相关负责人介绍,位于发掘区南部最底层的河道宽35米左右,方向由西北向东南。结合文献等方面的线索,推测这条河道或与唐末筑罗城前、成都大城(子城)北面的护城河有关。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为古遗址发掘现场。 钟欣 摄

 

  而排水沟修建于河道之上,宽2.5至3.2米,为一沟双渠,当是唐末城市改造时修建的一条西北至东南方向的排水主干渠,历经五代、北宋、南宋时期,几经改造、修补后废弃于元代早期。

 

  发掘区北部发现的道路宽3.2米,方向由西北向东南,其始建年代不晚于南宋,废弃于明代早中期,就废弃原因而言,当与明代早中期修建王府重新规划用地有关。

 

  而发掘的数排房基位于排水沟及道路之间,房屋内有天井、灶等遗迹现象,推测为临街的店铺或民居,从现场情况看,这些建筑物的废弃堆积火烧痕迹明显,似与火灾或战乱破坏有关。

 

  该负责人表示,鼓楼街遗址与1996年发现的内姜街遗址相距仅295米,二者宋元时期的文化面貌极为相似,在两处皆发现排水沟及道路。通过测量,发现两处排水沟相互垂直,而道路则是同一条由西北向东南的道路。

 

  同时,鼓楼街遗址发现大量瓦当、滴水、脊兽等明代建筑构件,或与明代内江王府的建设有关。据了解,以上考古发现,对于研究唐五代至明代成都城的市政给排水设施、街巷民居规划、建设与布局提供了直接依据,对于探索各个时期的城市功能和社会生活面貌变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