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文物虞弘墓石椁边缘磕坏?山西博物院回应
2017-11-21 16:41:13 作者:王学涛 来源:新华社 已浏览次
虞弘墓石椁。
针对近日外界关注的隋代虞弘墓石椁部分石板边缘发生损伤的问题,记者采访山西博物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对文物造成的损伤深表痛惜,正采取防护措施,预计十二月上旬将再次与观众见面。此外,对文物以后的展示利用将更加慎重,不仅充分考虑其展出的价值和意义,更要采取先进的技术手段,避免再造成损伤。
虞弘墓1999年发现于太原市王郭村南,这是中国第一座经过科学发掘、有准确纪年并有着完整丰富中西亚图像资料的墓葬,被评为“199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墓主人虞弘,是中西亚地区鱼国人。13岁任柔然高官,曾代表国家出使波斯、吐谷浑等国,出使北齐时被留任。相继在北齐、北周和隋三代为官,北周时曾长期任“检校萨保府”一职,主管来华商人事务。隋开皇十二年(公元592年),59岁的虞弘死于晋阳(今山西太原)家中。
其中,虞弘墓汉白玉石椁外观为仿木构三开间歇山顶建筑。其浮雕并施彩绘和描金,由50多个单体图案组合而成,内容涉及宴饮、乐舞、射猎、家居、行旅等多个方面,具有浓厚的中亚和波斯风格。
11月中旬,山西博物院展出了虞弘墓石椁。然而,有文物爱好者和参观者发现,新展出的石椁边缘,有若干“磕坏”的痕迹,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19日,刚上任的山西博物院院长张元成在山西博物院官方微博上发表了《珍贵文物的精细化保护永远在路上》的署名文章。
文章中他对石椁损伤原因进行了说明:2004年至2008年,虞弘墓石椁数次入选展览项目,先后赴美国、日本、韩国等地博物馆展出。痛惜的是,由于长时间频繁展出,世界各地气候和工作环境各异,加之在文物包装和搬运过程中受当时技术条件限制,导致石椁部分椁板的边缘出现多次损伤。之后进行了入库封闭和全面保养。2013年8月至2017年6月间,石椁间断性赴澳大利亚、美国、北京、敦煌、深圳等地展出,未出现明显问题。
“这些损伤是在1999年出土后,长时间多次移动过程中逐渐积累形成的,确实也受到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山西博物院副院长张慧国说。
针对网民关注的文物“裸展”问题,山西博物院组织召开了专家论证会。张慧国介绍说,专家们认为将文物封闭后空气流通不畅,对文物的彩绘等将会有损伤,因此将会继续“裸展”,但防护栏会适当做高、范围扩大,并对展出用到的一些辅助设施进行装饰、美化,使其与文物相协调。
而针对网民提出的修补问题,专家们认为,损伤主要集中在文物边缘,最好不要对文物进行专门修补,因为担心用到的修补材料会对文物造成伤害。
“文物有传播文化的价值,但今后我们将对文物的展示利用更加慎重,不仅要充分考虑展出的价值和意义,更要提高技术手段,避免对文物再造成损伤。”张慧国说。

责任编辑:小田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