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一批文物等待荆州修复 乾隆慈禧棺木也会来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8日至19日,由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湖北省文物局、荆州市人民政府主办,出土木漆器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荆州市文物旅游委员会、湖北省博物馆、荆州博物馆、荆州文物保护中心承办的“出土木漆器科技保护学术研讨会”在荆州文物保护中心召开。

 

  来自国内、日本、韩国等50余家文博单位、高校的专家学者130余人济济一堂,交流、探讨木漆器、丝绸等文物的保护和修复。

 

  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科技司)巡视员、副司长罗静,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理事长李化元,荆州市副市长孙玉秋等出席开幕活动。省文物局局长黎朝斌主持开幕式。

 

  罗静在致辞中表示,出土木漆器保护科研基地已发展成一流的科研和保护平台,在脱水、定型、加固等方面突破了关键性技术,此次学术会议是对近阶段学术成果的一次系统交流与展示。

 

  荆州文物保护中心是全国最大的出土竹木器漆和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基地。在这里,60多人的文保专家团队正用双手复原出2000年前“东方雅典”的文明烙印,用匠心化腐朽为神奇,让湮没于岁月的辉煌在当代重生。

 

  10月31号,一批来自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亟待修复的漆木器被运抵荆州文保中心,接下来的几年时间,这批文物将在荆州得以“复活”。除了浙江的这批文物,还有来自安徽、湖南、北京、新疆、青海等地1000多件木漆器文物陆续运到荆州进行修复。

 

  在纺织品修复室,1982年从荆州马山一号墓出土的凤鸟服几何纹绵衾和对龙对凤浅黄绢面绵衾铺展在操作台上,形态完整,质地柔和,图案清晰。

 

  35年过去了,经过无数次实验和无数道工序,这两件国宝级文物从深藏冷冻到尝试修复,还在做着进一步的加固修复,但已经完整呈现出当年的富丽,明艳不可方物。从2003年开始,在成功进行小片实验后,荆州文保中心通过运用生物技术对锦袍进行了加固,目前已经可以折叠。接下来,还要对残破的地方进行修补,争取达到展出条件。

 

  目前,荆州文保中心已累计为国内24个省市、90多家文博单位提供文物保护技术支撑,实施文物保护项目160项,完成了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里耶秦简、荆门郭店楚简、马王堆汉墓等文物抢救工程。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科研大楼的投入使用,也将进一步推动文物保护和修复技术的发展。

 

  荆州文保中心坐落于环境优美的三国公园内,集文物保护、修复、科研为一体。科研大楼占地面积9300平米,装配有价值4000多万元的国内最先进的实验专用设备。

 

  目前,文保中心已设有木漆器彩绘修复室、木漆器胎骨修复室、木漆器脱水室、纺织品修复室、简牍修复室、皮革文物修复室、重大发现清洗室、分析检测室等,正在修复的文物70%以上都来自全国各地。

 

  今明年还有一批大项目要启动,包括海昏候刘贺墓木漆器的保护、省内当阳铁塔保护、清东陵乾隆慈禧棺木的保护、六安现场出土文物保护共4个大项目。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