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的分类与鉴赏
2017-11-15 08:44:53 来源:大江南收藏 已浏览次
和田玉这个名词按地矿部门的标准已被广义化了,它已经不再是单指和田地区所产的软玉,青海料、俄料、韩料等都统称为和田玉。各检测机构均出具和田玉证书,实际上这种证书只能证明是透闪石成份,而不代表产地。
自古玉以和田为贵,和田玉以其优秀的品质,当之无愧的在全世界软玉品种里排名第一。而这个和田玉指的是产地在新疆范围内的透闪石软玉,它的表现形态有山料,山流水料和籽料。山料指的是原生玉矿的成矿地带产出的玉料,又名碴子玉,意思是如敲击出的碴口状的玉,呈不规则块状。山流水料是指原生矿石经地壳运动或风化崩落,滚落至山腰或山下的玉石,特点是距原生矿近,块体较大,棱角稍有磨圆,表面较光滑,外表介于子玉和山料玉之间,没有籽料的卵状,又比山料玉表面光滑,系山料玉受长年风吹雨刷之结果,故比山料玉质好,又次于籽料。籽料是指原生玉矿石经剥离被流水搬运到河流中,分布于河床及废弃的古河道地下,特点是块体通常较小,多为卵形,表面光滑,有类似于人皮肤上的毛孔般的纹路,质量较好。
近年来,随着和田玉收藏市场的逐步红火,以次充好的情况十分常见。据调查,市场上常见冒充和田玉的材料有岫岩玉、青海玉、俄罗斯玉、韩玉、京白玉、卡瓦石、阿富汗玉、人工合成材料等。常见的冒充上好和田籽料的方法有磨光籽,染色处理等。下面就一些常见手法做个简单介绍:
1.透闪石类 主要有俄罗斯玉、青海玉、岫岩软玉、韩玉等,这类玉料从成份上来看与和田玉相差无几,仪器检测是无法区分的,鉴定主要靠肉眼观察、实践经验。这类玉料相比和田玉外观上表现为质地细腻程度不够,油性较差,青海玉多透度较高,常有明显的水线,俄罗斯玉的光泽略带瓷性。但青海玉和俄罗斯玉中也有质量非常好的,其温润细腻的程度不亚于和田玉,当然价值也不菲,笔者近日就亲眼所见一藏友购买了一块俄罗斯籽料的牌子,价格高达人民币三十五万元,这样的价格同和田籽料比已经差距不大了,所以对上好的玉料不应带有地区歧视性的眼光,他们也是值得收藏的。
2.蛇纹石类 这类玉料以岫玉较为常见。 蛇纹石质玉以特有的半透明状黄绿色与和田玉相区别,且蛇纹石质玉光泽较差,呈蜡状,在结构上的区别在于蛇纹石质玉的纤维交织结构不均一,没有和田玉那样规则分布的花斑状结构,所见到的只是分布不规律的白色云朵。
3.石英岩类 这类玉料产地较多,有代表性的是京白玉。其特点是硬度高,质感通透,表面呈玻璃光泽,内部结构特征不明显。新疆也出一种玉料叫卡瓦石,这种玉料成份多是石英岩质的籽料,也产自河中,外表染色后与玉料近似,常用来冒充和田玉籽料。石英岩籽料透明度较高,有纵横交错的裂纹,并且表面可以擦出火星。
4.大理岩类 也称方解石,产地较多,常见的有汉白玉和阿富汗玉。大理岩玉石颜色多呈白色,蜡状光泽,内部结构为水线状、条纹状,阿富汗白玉玉质非常细腻均匀,光泽油润,肉眼看不到玉花,经常用来冒充上等白玉或羊脂玉,但是硬度非常低,辨别的方法很简单,只要用手指甲使劲刮一下,就会留下划痕。
5.人工合成材料 这类材料有玻璃质的,有玉石粉加树脂类材料混合化学高强凝固剂经高温加压的,也有纯树脂类材料的。其特点是透度较高,内部无玉石天然结构,肉眼观测有气泡,摸上去手感发涩,表面常留有模具浇注的痕迹,有的比重较低,有的则比重超高。
6.磨光籽 将山料切割成大小不等的碎料,放到电动滚筒里滚磨,玉料被磨成表面光亮的籽料形状,形状不自然,没有天然的玉皮和毛孔,裂纹较多,温润感不如天然籽料。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