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印钮体式

  印钮在现今,只是一方印章上的装饰品,而在古代,钮制还反映出一朝一代的制度,同时还可通过钮制的形式,看到这一时期冶炼铸造和雕刻等工艺水平。古印中常见的钮有几十种之多。“钮”也作“纽”,意即印背高起,有孔可以穿带。因此,早期玺印钮形,只铸成突起形状,再横穿一孔,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鼻钮”。以后随着人们审美情趣的增加,以及当时各种器皿纹饰和工艺品的发展影响,印钮被雕成各种动物或器物形状,制作也渐趋精美,种类大大增加。有螭虎、龟、辟邪、狮、鱼、龙、羊、马、覆斗、瓦、坛、桥、钱等。

  印钮的变化发展经历了先秦至隋唐宋元的实用性时期和明清工艺性时期两个阶段。明、清时代,中国印钮的艺术成就主要集中于石雕形象上,这一时期的印钮制作,也可以说是中国五千年石雕艺术的一个缩影。因为它不仅充分运用石雕造型艺术中的表现手法,如圆雕、浮雕、透雕、阴线刻、凹面刻、减地平面阴刻等,而且还在这一块块“方寸之地”,集雕刻、书法、绘画于一体,千姿百态,精巧之至,形成了一个非常独特的艺术世界。

  明清时代的印钮造型,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即钮头雕和全面雕。钮头雕指只限于印章顶上的雕刻,这类印章通常都有钮台,台以上为钮头,台以下为印身。有的在钮台下的印身四周雕刻带状锦纹的边,被称为“腰饰”。钮头雕有四种造型,肖形钮、花果钮、博古钮和平钮。全面雕分三种类型,圆雕钮、浮雕钮、薄意钮。

  明清时代的印钮雕刻特点是:刀法细、层次多、打磨细、地子平、线条爽、工整有序,能把自然界的山水、花鸟丝丝入扣地融入印钮之中。现在一些仿旧的印章其印钮造型,由于工具、材质、工艺与过去的时代不同,往往造型呆板,雕刻流滑破碎繁乱,古朴典雅的艺术气息荡然无存;而古代工匠们不计工本,率性而为,仔细分辨是不难识别的。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