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杨得志之子向石家庄捐赠文物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开国上将杨得志之子杨建华(中)向石家庄捐赠文物。 记者赵晓华摄

 

  燕赵晚报讯(记者赵晓华)今天是石家庄解放70周年纪念日。为纪念石家庄解放70周年,开国上将杨得志之子、原南京军区联勤部部长杨建华少将向石家庄解放纪念碑管理处捐赠了父亲在战争年代使用过的两颗子弹。

 

  杨得志上将曾任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1947年11月在朱德、聂荣臻领导下,指挥部队解放了石家庄,被朱德誉为“夺取大城市之创例”。在捐赠仪式上,杨建华拿着两颗子弹说:“父亲连续征战27年,这两颗来自不同历史时期的子弹,伴随父亲走完了一生。两颗子弹各有各的故事,共同见证了无数先烈前赴后继的英勇事迹,是我们全家视为传家宝的珍贵历史文物。”

 

  两颗子弹记录将军戎马生涯

 

  杨建华捐赠的两颗子弹中,一颗子弹出自德国造“驳壳枪”手枪。这支手枪何时跟随杨得志将军已无法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自抗日战争初期他就使用了。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序幕。杨得志被任命为八路军115师685团团长,与日军首战就取得了平型关大捷。随后,杨得志又奉命进入冀鲁豫边区开展敌后游击战。在6年时间里,杨得志与边区人民共同“反扫荡”、建政权、除汉奸、灭土匪、搞生产、斗瘟疫,同生死、共患难,把冀鲁豫边区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全国抗战胜利后,这支“驳壳枪”又跟随杨得志将军先后经历了邯郸战役、张家口保卫战、正太战役、青(县)沧(县)战役、保北战役、清风店战役、石家庄战役、平津战役、太原战役、兰州战役、宁夏战役等,为解放全中国做出了贡献。

 

  1951年至1954年底,这支枪又跟随杨得志将军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经历了第五次战役、1951年夏秋季防御战役、1952年秋季反击作战、上甘岭战役等重大战役战斗。所以,这枚子弹是有80多年革命历史的“老资格”。

 

  另一枚子弹则是美国造“卡宾枪”的子弹,杨得志将军的卡宾枪主要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由警卫员携带。这枚子弹,同样经历了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诸多重大战役,同样有着70年以上的历史。

 

  杨得志生前多次提到解放石家庄战役

 

  除了这两颗珍贵的子弹外,杨建华还带来了《杨得志回忆录》、《杨得志一生》、《杨得志画传》等书籍,中央电视台文献片《名将杨得志》、故事片《杨得志围城打援》等光盘。

 

  在杨建华记忆中,父亲生前曾不止一次提到过指挥部队攻克石家庄的那段经历。杨得志将军在自己的回忆录中提到,1947年10月22日,清风店战役结束的当天,聂荣臻向中央军委和中央工委发出电报,正式提出了“乘胜夺取石家庄”的意见。杨建华说,父亲曾跟自己说过,夺取石家庄是晋察冀人民和晋察冀野战军全体指战员多年的愿望。

 

  杨得志将军当年亲自参加和指挥了石家庄解放战役,作为老将军的后人,在石家庄解放70周年之际,杨建华觉得他们这些子女应该来石家庄表示祝贺,为这座城市做些事情。“同时,也希望把父亲留下的史料赠送给有关部门,供他们来做研究,让这些历史文物和资料发挥更大作用,也为文物部门贡献一些新鲜素材。”杨建华说。

 

  在参观完石家庄解放纪念馆后,杨建华说,觉得这个纪念馆展览的内容丰富,很多资料也很珍贵。在他看来,既然是石家庄解放纪念馆,就应该将重点放到解放石家庄的内容上来。比如,解放石家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情况,客观环境如何复杂,战士们多么英勇,最后取得的战绩多么大等,这些内容都应该从展览中反映出来。“我参观之后发现,准备的内容还是很充分,也希望在今后资料的采集、照片搜集上能不断完善,让纪念馆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杨建华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父亲一生连续打了27年仗,在他的战争生涯中,石家庄战役有很多和别的战役不一样的地方。”“父亲在讲石家庄战役时,讲和他之前经历的战役在战役指挥、战役组织、战术手段的运用上有哪些不同。这些经验又被用于之后解放战争的各个战场,对整个解放战争的进程起到了一个推动作用。”杨建华说,父亲对解放石家庄战役的回忆,深刻地影响了自己。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