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修复专家杨文宗用工匠精神讲好陕西文物故事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摘自十九大报告

 

  采访对象:杨文宗

 

  职务:陕西历史博物馆壁画保护部主任、研究馆员

 

  54岁的杨文宗从事文物保护修复工作已32年,他说希望用毕生的精力做好文物保护修复,讲好陕西文物故事。

 

  复制的铜车马走出了国门

 

  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原省博物馆,杨文宗开始了文物修复的职业生涯。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至九十年代中期,随着全社会对文物保护越来越重视,文物修复也呈现出活跃的发展态势。当时为了发展需要,省文物管理部门让文物修复人员走出国门,学习国外先进的文物修复理念和技法,杨文宗便是此项行动的受益者。

 

  这其间,陕西的文物也走出了国门。国宝级文物不能出国,为了解决外展需求,经国务院批准由陕西制作秦兵马俑及二号坑铜车马的原大复原件,杨文宗也参与其中。当时铜车马做了两件,其中一件作为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展品使用,另外一件已到过日、美以及欧洲各国巡展。

 

  陕西壁画修复走在全国前列

 

  除了复制铜马车,杨文宗还修复过秦代大型青铜龙、唐昭陵六骏等,但让他真正感到自豪的是古代壁画的修复。从业至今,他揭取、加固及修复壁画已有数百平方米,引领陕西壁画修复走在全国前列。

 

  2014年3月,长安区大兆乡考古发掘出唐韩休墓。作为唐代大画家韩滉的父亲,韩休的墓葬壁画里有许多惊喜,墓室里的《青绿山水图》、《乐舞图》等都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这让承担修复任务的杨文宗倍感压力。他先按照传统的揭取方式对墓葬甬道及墓室里的单幅条屏进行揭取,接着对《山水图》等三幅大型壁画一改以往的分割揭取,而采用了整体搬迁。“整体搬迁难度非常大,但这样做保证了这些珍贵壁画的完整性。”杨文宗说。

 

  “做好了文物的保护修复,把文物本体的信息更多地揭示出来传达给每个观赏者,我想作为一个文物修复工作者就讲好了陕西的文物故事。”杨文宗说。 记者张小刚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