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首次卸下南门迎接文物

  为了迎接一件山西壁画,博物馆真的“打开大门”了。昨日夜幕降临,位于武胜路上的上博南门被8名壮汉扛着,费力地从门框内卸下。“门玻璃超厚,这扇门得有好几百斤。”门口的保安看着感叹。好端端的大门为何要拆下?原来,这是为即将于11月29日在上海博物馆举办的“山西博物院藏古代壁画艺术展”做准备。

  在壁画中欣赏北朝建筑

  本次展览遴选了山西博物院珍藏的北朝和宋金元时期的12组代表性壁画,大部分为首次公开展出。目前,上海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布展。近日,第一批壁画作品已从山西运抵上海,其中规模最大的一件“忻州九原岗北朝壁画墓墓道北壁”壁画尺寸为3.2米×3.5米。为了迎接这幅壁画,上博决定在昨日闭馆后拆除南门,运送文物进入展厅,这在上博人民广场本馆开馆21年来尚属首次。

  “忻州九原岗北朝壁画墓墓道北壁”壁画中绘有一座规模宏大的木结构建筑,建筑中华丽的门楼、庑殿顶、复杂的斗拱、重复的额枋、特殊的瓦钉、彩色的铺地砖都生动、逼真,特别是双柱式的斗拱在以往的资料中未曾见过。这是首次在同时期墓葬壁画中发现木结构建筑,让观众得以第一次在壁画中领略到北朝建筑的风采。

  采用“复原性保护”揭取修复

  近日运抵上博的展品中,“朔州水泉梁北齐壁画墓”也是一大亮点。该墓位于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窑子头乡水泉梁村。墓葬由封土、墓道、甬道和墓室组成,于2008年6月进行了考古发掘及壁画搬迁保护。壁画主要分布于甬道、墓顶与墓室。甬道拱顶以黑彩勾绘云气纹,两壁绘文吏、仪卫及骑行马队。东壁与西壁所绘内容基本相同,形式对称,唯有骑行马队的行进方向相反。墓顶壁画自上而下分为三部分,上层绘天象图,中层为四神图,下层图是十二时图。根据墓葬的形制、随葬器物和壁画判断,该墓的年代为北齐后期,墓主人当为镇守朔州的军政长官。山西博物院采用“复原性保护”的新方式,把原本置于自然环境中“不可移动”的壁画切割成数十个块面,揭取搬迁后,进行修复、养护,再按照原有的墓葬结构拼接复原。不久,观众可以在一楼展厅中身临其境,进入到复原后的“朔州水泉梁北齐壁画墓”内部参观,近距离欣赏这组气势恢弘的北朝壁画。

  上博的展陈设计人员为了更好地呈现壁画精品,在布展中尝试不少新技术和新手段,采用简约而不简单的设计理念,力图深入浅出、雅俗共赏地讲述文物故事,让神秘的山西壁画艺术更贴近生活,贴近观众。

  “山西博物院藏古代壁画艺术展”是迄今为止国内举办规模最大的一次古代壁画特展。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