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喝茶 不可不知的中国茶史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由此可见,茶已深入人民各阶层。人们日常休闲、待客宴请等都会有一些品茶的内容,在西北、藏地某些地方,甚至还有“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的说法,足可见茶在中国人日常生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事实上,茶之所以能成为中国的“国饮”,与它处处体现着中国人对于美的特殊感悟,对于平和精神的持久追求是不能分开的。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茶文化最有内涵价值的就是茶可养生,中医学认为:茶味苦、甘,性凉,入心、肝、脾、肺、肾五经,它具有解渴、清热、明目、利尿、消暑、解毒、降糖、祛脂、防癌等许多功效。饮茶本身就是一种修身养性的生活方式,它让人在品茶过程中情绪得以调理,让人性情怡和开朗,肝气疏畅,气血通达,故可使人心身健康,延年益寿,“病安何来?”。

 

  追溯茶史

 

  “茶香悠远千年史,茗色不减万古情”。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根植于中华文化,千载的孕育和发展,它积蓄了我们中华民族历史的浑厚,涤荡了我们中华民族不朽的性灵。

 

  

 

  (西汉)2000年以前,开始商业化,成都成为我国茶叶最早的集散中心。

 

  (东汉)1500年左右,开始制作茶饼,以便运输。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茶以文化面貌出现,是在两晋北朝,若论其起缘就要追溯到汉代。最早喜好饮茶的多是文人雅士,在我国文学史上,提起寒赋,首推司马相如与杨雄,且都是早期著名茶人。司马相如曾作《凡将篇》,杨雄作《方言》,一个从药用,一个从文学角度都谈到了茶。茶文化产生之初,是由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开始的,两晋北朝时,一些有眼光的政治家便提出“以茶养廉”,以对抗当时的奢侈之风。

 

  魏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魏晋以来,天下大乱。文人无以匡世,渐兴清淡之风,这些人终日高谈阔论,必有助兴之物,于是多兴饮宴,所以最初的清淡家多为酒徒,如,竹林七贤,后来清淡之风发展到一般文人,因为能豪饮而终日不醉的毕竟是少数,而茶则可长饮且始终保持清醒。于是清淡家们就转向好茶,所以后期出现了许多茶人。

 

  汉代文人倡导饮茶之举,为茶进入文化领域开了个头,而到南北朝时,几乎每一个文化,思想领域,都与茶套上了关系。在政治家那里,茶是提倡廉洁,对抗奢侈之风的工具。在词赋家那里,茶是引发思维以

 

  助清兴的手段。

 

  在佛家看来,茶是禅定入静的必备之物。这样,茶的文化,社会功用,已超出了它的自然使用功能,使中国茶文化初见端倪。

 

  唐

 

  唐代:1200年以前,受唐代经济、文化的影响,陆羽《茶经》的倡导,唐代饮茶文化盛行。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唐朝茶文化的形成,与当时的经济、文化发展相关,唐朝疆域广阔,注重对外交往。长安是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中国茶文化,正是在这种大气候下形成的。茶文化的形成还与当时佛教的发展、科举制度、诗风大盛、贡茶的兴起以及禁酒有关。

 

  唐朝陆羽自成一套,茶学、茶艺、茶道思想,及其所著《茶经》,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茶经》并不仅仅是述茶,而是把诸家精华及诗人的气质和艺术思想渗透其中,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理论基础。

 

  唐朝是以僧人、道士、文人为主的茶文化。而宋朝则进一步向上向下拓展。一方面是宫廷茶文化的出现,另一方面是市民茶文化和民间斗茶之风的兴起。宋代改唐人直接煮茶法为点茶法并讲究色香味的统一,到南宋初年,又出现泡茶法,为饮茶的普及,简易化开辟了道路。


  宋

 

  宋代:1000年以前,泡茶技艺的改进,水质的讲究,斗茶成了一种风潮。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宋代饮茶技艺是相当精致的,但很难融进思想感情,由于宋代著名茶人大多数是著名文人,加快了茶与相关艺术融为一体的过程。像徐铉、王禹、林通、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黄庭坚等文学家都好茶。所以著名诗人有茶诗,书法家有茶帖,画家有茶画,这样便使得茶文化的内涵得以拓展,成为与文学、艺术等纯精神文化直接相关连的部分。

 

  宋代市民茶文化,主要是把饮茶作为增进友谊,社会交际的手段。如北宋汴京民俗,有人搬进新居,左右邻舍要彼此“献茶”,邻居间请喝茶叫“支茶”,这时,茶已成为民间礼节。

 

  宋朝人拓宽了茶文化的社会层面和文化形式。因此茶事十分兴旺,但茶艺则走向繁复、琐碎、奢侈的地步,而失去了唐朝茶文化的思想精神。

 

  

 

  元代:700年以前,开始出现散茶。民间则以散茶为主,饼茶主要为皇室宫廷所用。开始出现泡茶方式,即用沸水直接冲泡茶叶。为明代散茶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元朝时,北方民族虽嗜茶,但对宋人繁琐的茶艺却不耐烦,文人也无心以茶事表现自己的风流倜傥,而希望在茶中表现自己的清节,磨练自己的意志。

 

  在茶文化中,这两种思潮却暗暗契合。即茶艺简约,返朴归真。

 

  

 

  明代:600年以前,朱元璋废团改散,黄茶、黑茶和花茶的工艺相继形成。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元到明朝中期的茶文化则形式相近。一是茶艺简约化,二是茶文化精神与自然契合,以茶表现自己的苦节。

 

  两宋时的斗茶之风消失了,饼茶为散形叶茶所代替,碾末而饮的唐煮宋点饮法,变成了以沸水冲泡叶茶的饮法,品饮艺术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开千古清饮之源。

 

  清

 

  清代:300年以前,中国茶风靡世界,独步世界茶市,当时出口茶叶的只有中国,工艺以烘青和炒青为主,制作了乌龙茶、红茶、黑茶、花茶、绿茶、白茶。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到了清代,传统的六大茶类如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已全部形成,茶叶的内销及外销都达到历史上的最高水平,各地茶馆林立,民间喝茶更加普遍,茶真正走向世俗化,由此社会对茶具的需求量也大大提高。

 

  近代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846-1886年是中国茶叶的兴盛时期,茶园面积不断的扩大,茶叶产量迅速增递,有力的促进了对外贸易发展。

 

  1886-1947年,是中国茶叶生产的衰落时期,政治、经济方面、国际茶叶市场竞争失败。

 

  1950-1988年,是中国茶叶生产的恢复发展时期,政府的支持和重视,大力恢复旧茶园,建立新茶园,改进新品种,推行科学种茶,茶叶经济走向稳定发展之路。使得茶叶生产量居世界第二位。

 

  晟永拍卖将于2017年12月3日举办2017年秋季文物艺术品拍卖会,本公司将在展拍期间,安排多场讲座及老茶品鉴活动。在此,我们诚挚地邀请您参加此次品鉴活动,期待您的莅临!

  本文中全部拍品来自:

  晟永2017年秋季文物艺术品拍卖会:http://vx.bjsypm.com/Default/Index/bjsy

  预展时间: 2017年11月9日-12月2日
  拍卖时间:2017年12月3日
  展拍地点:北京市西城区琉璃厂东街29号 艺融文化中心
  更多内容关注公众平台:晟永拍卖服务平台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