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朝古都洛阳城看天下兴衰

  【洛阳概述】

  洛阳位于河南西部,是我国“三大古都”之一,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洛阳因地处古洛水之阳而得名。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国古代伏羲、女娲、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等神话,多传于此。夏太康迁都斟 ,商汤定都西亳;武王伐纣,八百诸侯会孟津;周公辅政,迁九鼎于洛邑。平王东迁,高祖都洛,光武中兴,魏晋相禅,孝文改制,隋唐盛世,后梁唐晋,相因相袭,共十三个王朝。汉魏以后,洛阳逐渐成为国际大都市,隋唐时人口百万,四方纳贡,百国来朝,盛极一时。 洛阳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期内,曾经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亦是道路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

  西周初期,在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大公路网,洛阳是其中心,驰道驿路,其直如矢,无远不达;隋唐大运河上,舳舻相接,帆影联翩,从洛阳东达于海,西至关陇,南下苏杭,北朔幽燕;以洛阳为东端起点的“丝绸之路”,可以直驰地中海东岸,明驼宛马,络绎不绝。 洛阳是文化的读本。中华民族最早的历史文献“河图洛书”就出自洛阳,被奉为“人文之祖”的伏羲氏,根据河图和洛书画成了八卦和九畴。

  从此,周公“制礼作乐”,老聃著述文章,孔子入周问礼,班固在这里写出了中国第一部断代史《汉书》,司马光在这里完成了历史巨著《资治通鉴》,著名的“建安七子”、“竹林七贤”,“金谷二十四友”曾云集此地,谱写华彩篇章,左思一篇《三都赋》,曾使“洛阳纸贵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文化和河洛文明,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地理】

  洛阳市位于河南省西部,地处东经111.8’至112.59’,北纬33.35' 至35.05'之间。亚欧大陆桥东段,横跨黄河中游两岸,“居天下之中”素有“九州腹地”之称。

  洛阳地理条件优越。它位于暖温带南缘向北亚热带过渡地带,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4.2——C降雨量546毫米。东邻郑州,西接三门峡, 北跨黄河与焦作接壤,南与平顶山、南阳相连。东西长约179公里, 南北宽约168公里。 洛阳地势西高东低。境内山川丘陵交错,地形错综复杂,其中山区45.51%,丘陵40.73%,平原占13.8%,周围有郁山、邙山、青要山、荆紫山、周山、樱山、龙门山、香山、万安山、首阳山、嵩山等多座山脉;境内河渠密布,分属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水系,黄河、洛河、伊河、清河、磁河、铁滦河、涧河、廛河等10余条河流蜿蜒其间,有“四面环山六水并流、八关都邑、十省通衢”之称。由于洛阳地处中原,山川纵横,西依秦岭,出函谷是关中秦川;东临嵩岳;北靠太行且有黄河之险;南望伏牛,有宛叶之饶,所以“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

  【九朝古都】

  朝代 名称 都城位置 所居帝王 建都时间 .

  东周 洛邑 王城(涧河两岸) 平王至赧王,共25王 前771年—前256年

  东汉 雒阳 汉魏故城 光武帝至献帝,共12帝 25年—190年

  曹魏 洛阳 汉魏故城 文帝至元帝,共5帝 221年—265年

  西晋 洛阳 汉魏故城 武帝至愍帝,共4帝 265年—313年

  北魏 洛阳 汉魏故城 孝文帝至孝武帝 共七帝 493年—534年

  隋 东都、东京 隋唐故城 炀帝、恭帝 606年—618年

  武周 洛阳 隋唐故城 武则天

  后梁 西都 隋唐故城 太祖、郢帝、末帝 909年—913年

  后唐 东都 隋唐故城 庄宗、明宗、闵帝、末帝 923年—936年

  洛阳的朝代数公认的是九朝古都,随着考古发现,偃师二里头遗址与偃师商城,都是古代著名的都城,近年来有学者认为洛阳应是13朝古都。

  夏 斟鄩 偃师二里头 太康、仲康、孔甲、帝皋、夏桀 前2070年—前1600年

  商 西亳 偃师尸乡沟 商汤、外丙、仲壬、太甲等 前1600年—前1046年

  西周 洛邑、成周 瀍河两岸 成王、康王、昭王、穆王等 前1046年—前771年

  后晋 西京 隋唐故城 高祖 936年—938年(约2年)。

  洛阳被称为“九朝古都”、“十三朝古都”。其中,“九朝古都”的“九”指公认的九个朝代,也有人认为是多的意思,“十三朝古都”中的13指的是建都的朝代数量。特别注释洛阳的历史上的情况比较复杂,容易引起误解。1. 商、周、汉、魏诸朝都有多次迁都的历史,这些朝代的都城从历史纵向上看可能不只一个,洛阳是其中的一个。例如商就先后多次迁都,所以安阳、郑州、洛阳都曾经是商的都城。其中安阳最为著名。公元前14世纪,商朝第十代国王盘庚,从山东“奄”(今曲阜附近)迁都到“殷”,成为当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 中国部分朝代的首都不只一个。出于战略上和经济上的需要,一些巨大王朝会设立陪都,例如唐,举世公认其首都为长安,洛阳之所以称为其都,是因为唐代统治者定洛阳为其行宫和巡幸之地,故有“东都洛阳”之称。武则天建立武周政权后,洛阳成为正式都城。3. 洛阳曾经是中华民国的陪都,“一·二八”淞沪之战和八年抗战中,曾两次迁都,前一次迁洛阳为“行都”,第二次迁重庆为“陪都”,南京作为中华民国法定首都的地位不改。

  【历史名人】

  以下历史名人,或生于洛阳,或葬于洛阳,或长期生活于洛阳,或功业创立于洛阳。

  史前伏羲:人文始祖,洛阳是河洛文化中“河图”的出现地,“人根之祖”、“人文之祖”伏羲的祭祀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夏朝:

  后羿:传说中射日的英雄,

  杜康:造酒祖师,在洛阳造酒。

  还有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夏桀。

  商朝:

  商汤:灭夏后称为武汤,是商王朝的建立者。

  还有商初名臣:伊尹。

  周朝:

  周武王,周武王伐纣时,聚八百诸侯于孟津,周武王克商后,迁九鼎于洛邑。

  周公:是西周初年的政治家、思想家。称周公。 营建洛阳邑,在洛阳制礼作乐。 伯夷叔齐:劝阻武王伐纣,不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 周平王:自周平王东迁洛邑后,史称周王朝为东周。

  老子:道家的创始人。所著《道德经》,亦称《老子五千文》,简称《老子》,是道家学说的主要代表作。

  孔子:鲁国人,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

  苏秦:东周洛阳人,战国时期倡导合纵说的重要活动家。传有头悬梁锥刺股发愤读书之故事。致力于纵横之术,先后游说六国,劝其合力抗秦,形成合纵之势。苏秦为纵约长,佩六国相印。

  还有被历代商贾尊为鼻祖的白圭,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谋略家,张仪。

  秦朝:

  吕不韦:秦国相国,史记中称他为秦始皇生父,著名政治家,主编《吕氏春秋》为秦的统一事业做出了贡献,封地有河南洛阳十万户。

  西汉:

  刘邦:刘邦称帝,定都洛阳三个月,置酒洛阳南宫,与群臣论所以取天下之道。

  还有西汉名臣,贾谊、桑弘羊。

  东汉:

  汉光武帝:刘秀,东汉建立者。建都洛阳。25-57年在位。

  班超:出使西域,对巩固我国西部疆域,促进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同时,东汉恢复对西域的统治,保卫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和中西亚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班固:投笔从戎修《汉书》,《汉书》是我国第一部体例完备、内容丰富的断代史。

  蔡伦:造纸术的发明者,对世界文化发展起了重大作用。中国四大发明之一。

  张衡:东汉文学家科学家,张衡在洛阳发明地动仪,这是世界上第一台地震仪,比欧洲早1700多年。

  还有东汉名将,马援、窦宪等,东汉文学家,许慎、蔡邕等。

  三国:

  魏武帝曹操:死后被追封为魏太祖。曹操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是出色的文学家。

  曹植:三国时期魏国的杰出诗人。曹操第三子,《洛神赋》是他赋中的名作。

  曹丕:魏文帝,曹操长子。

  司马懿:多次率军对抗诸葛亮,为魏国重臣。死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专权。后,其孙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晋朝,追尊司马懿为宣帝。卒于洛阳。

  关羽:蜀汉名将,忠义的化身,封建社会被尊为武圣,与孔子齐名,首级葬于洛阳。

  此外三国时在洛阳的名人还有袁绍、董卓、吕布、司马师、刘禅、邓艾、钟会、钟繇、稽康、阮籍、马钧等。

  西晋南北朝:

  司马炎:自立为帝,西晋的开国皇帝,建都洛阳。

  左思:致使洛阳为之纸贵。

  陈寿,楚著作郎,终御史治书,在洛阳撰《三国志》。

  祖逖:闻鸡起舞,志向宏远。

  刘琨:西晋诗人,军事家。

  还有西晋名将杜预,注《九章算术》的著名数学家刘徽,另外还有裴秀、石崇、绿珠、潘岳、桓温等。

  拓跋宏:北魏孝文帝,是北魏一位杰出的皇帝,实行了许多重要的改革,加速了北方各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为隋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魏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的融合,出现了历史上的北魏盛期。

  还有檀道济、高欢、兰陵王高长恭等。

  隋朝:

  隋炀帝:隋代第二位皇帝,营建东都洛阳,开掘运河,修筑长城,开辟驰道。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还有隋朝名将韩擒虎、贺若弼等。

  唐朝:

  唐太宗李世民:开创唐朝的著名千古一帝,文治武功难有比者,定东都洛阳一战是其一生最光彩的一幕。称帝后三次来到洛阳,共两年时间。

  长孙皇后:洛阳人,十三岁时嫁给李世民为妻。李世民升储登极以后,被立为皇后。

  长孙无忌:字机辅,洛阳人,文德皇后之兄。好学,有筹略,佐太宗定天下,以功第一,封齐国公。

  玄奘:通称为唐僧,古今以来,翻译经典最多的,舍唐僧之外其谁焉。

  武则天:自立为则天皇帝,国号为周,在洛阳称帝,史称“武周”。

  狄仁杰:唐代名臣,不畏权贵,正直无私。民间有广为流传的狄仁杰破案(狄公案》一书。在西方可谓家喻户晓。

  上官婉儿:是武则天文笔上的得力助手。

  唐玄宗李隆基:生于洛阳,玄宗在位年间,是唐代由盛变衰的关键时期。开元年间曾都洛近十年。

  王维:唐诗人、画家。字摩诘。

  李白:曾三次到过洛阳,做了多首传世名作,并与杜甫在洛阳相会。

  杜甫:盛唐大诗人,长期生活于洛阳,并以洛阳为家乡。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

  吴道子:中国唐代画家。被尊为画圣。流落洛阳,从事壁画创作。

  张旭: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长期生活于洛阳。

  颜真卿:创立书法上另一种的新风格,后宋代四大家的书法,皆受颜真卿笔法的影响,因此颜真卿算的上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上,一个承先启后的人物。 葬于洛阳。

  郭子仪:唐代著名的军事家。白居易: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影响极为广泛。晚年隐居于洛阳。葬于洛阳。

  刘禹锡:洛阳人,中唐诗人韩愈:唐宋八大家之首,曾长期在洛阳任职。

  李商隐:长期生活于洛阳。杜牧,曾在洛阳任御史。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后人称白香山、白傅、白太傅。其先太原人,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后隐居洛阳香山 ,并葬于此。(香山,在龙门山对面)。

  还有与洛阳有关的名人有张说、许远、元稹、孟郊、李贺、韦庄等。

  五代:

  朱温:朱温以梁为国号,都开封,以洛阳为西都。

  李存勖:迁都洛阳,以洛阳为洛京。李存勖以继唐而有天下,故国号唐,史称"后唐".

  另外还有石敬瑭,灭后唐。建晋,建都洛阳。

  宋代:

  李煜:宋太祖封他为违命侯, 葬于洛阳。

  赵匡胤:北宋开国皇帝。庙号太祖。洛阳人。 赵光义,宋第二代皇帝。

  赵普:北宋名臣。字则平。洛阳人。北宋名臣吕蒙正、富弼,洛阳人。

  司马光:北宋名臣,史学家。欧阳修,唐宋八大家,曾在洛阳任西京留守,作《洛阳牡丹记》与《新唐书》。

  邵雍:北宋哲学家。后居洛阳。

  范仲淹: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成就亦杰然可观。散文《岳阳楼记》为千古名篇,葬于洛阳市伊川县。

  程颢 :北宋理学家、教育家。洛阳伊川县人。

  程颐:北宋理学家、教育家。洛阳伊川县人,世称"伊川先生".程颢弟。

  还有很多历史名人未选入,比如三国时在洛阳的名人还有袁绍、吕布、司马师、刘禅、邓艾、钟会等 隋朝的王世充,独孤皇后,单雄信等,唐朝名相姚崇,宋璟,李德裕等以上都是与洛阳关系密切的名人,可以说北宋以前的名人包括秦始皇汉武帝等绝大多数都来过洛阳。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