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传承鼓浪屿文化遗产大家谈活动在鼓浪屿进行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保护传承鼓浪屿文化遗产大家谈活动在鼓浪屿音乐厅进行。

 

  一曲优美悠扬的钢琴曲《鼓浪屿之波》,通过音符讲述着琴岛的前世今生,也传递着厦门人对鼓浪屿深深的情怀。3日下午,“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保护传承鼓浪屿文化遗产大家谈”活动在鼓浪屿音乐厅拉开了序幕。

 

  这场活动是由中共厦门市委宣传部指导,中共思明区委、鼓浪屿风景区党工委主办,中共思明区委宣传部、厦门晚报社承办,鼓浪屿街道办事处协办。

 

  当前,思明区上下正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学懂、弄通、做实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热潮。思明区委宣传部表示,这样一场以“精心守护国家瑰宝,活态传承文化遗产”为主题的大家谈活动,正是思明区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务实之举。

 

  鼓浪屿申遗成功后,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总结成功经验,借鉴国际理念,健全长效机制,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也对“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进行了深刻阐述。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活动中,鼓浪屿申遗专家代表、工作人员代表、商家代表、居民代表应邀到现场畅谈申遗心路历程,憧憬着鼓浪屿后申遗时代的未来,并为鼓浪屿的发展给出自己的“金点子”。

 

  【现场】

 

  新生代音乐家

 

  海外传声

 

  “我希望鼓浪屿的街头艺术能更丰富,我愿意尽自己一份力促进街头艺术的发展。我期待鼓浪屿有顶尖的音乐学院,能培养出更多优秀学生。我期待早日从音乐家们口中听到‘我是从鼓浪屿走出来的’。”

 

  说这段话的是远在美国洛杉矶的旅欧中提琴、小提琴演奏家杨璟。这场活动也吸引了不少鼓浪屿新生代艺术家的关注。杨璟特地录制视频表达鼓浪屿情怀。

 

  “我们自己一直在思考,如何重塑鼓浪屿的音乐气质。”杨璟说,大家都想为鼓浪屿做点实实在在的事,让世界爱上鼓浪屿。

 

  音乐和诗歌

 

  感染观众

 

  夏威夷吉他、曼陀铃、尤克里里、非洲手鼓、沙锤……各具特色的乐器共同演绎了《卡布里岛》和《莎莉兰蒂》,让观众眼前一亮。

 

  鼓浪屿草根艺术团队——雷厝乐队用他们独有的方式诉说心声。队长陈造敏说,活态传承文化遗产重在“活”字,而音乐就是一种活态传承的方式。

 

  现场,当百年老诗社——“菽庄吟社”的社员自豪地朗诵《世界的鼓浪屿》这一原创作品时,其中蕴含的家国情怀深深触动了观众。

 

  朗诵者是厦门理工学院的三名大二学生。学生王振旭感慨道,“参加菽庄吟社后,让我们深入了解了鼓浪屿深厚的文化底蕴。”活动结束时,菽庄吟社社长黄念旭走上舞台清唱《鼓浪屿之波》,全场观众轻声跟唱。

 

  志愿服务队

 

  备受激励

 

  整场活动的《鼓浪屿之波》钢琴旋律,是鼓浪屿管委会文明办工作人员许隽姝弹奏的。

 

  作为一名申遗志愿者,许隽姝感慨道,“这场活动让我精神上得到升华和激励,我们的鼓浪屿申遗志愿者服务队已改名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服务队,接下来将充分发挥志愿者队伍的作用,一起守护文化遗产。”

 

  鼓浪屿游览区管理处的林思彬说,“我的工作是在游客中心为游客提供咨询和便民服务,接下来要提升服务水平,为游客多介绍推荐鼓浪屿文化遗产。”

 

  【解读】

 

  昂首迈入新时代

 

  思明区、鼓浪屿管委会联手助力打造后申遗时代的鼓浪屿

 

  从三丘田码头下船,沿着海边漫步到笔山路。从三和宫摩崖石刻、汇丰银行公馆旧址,再到春草堂,三四百米的巷陌,一路鸟语花香、绿植如画。

 

  许多市民、游客发现,申遗成功的鼓浪屿变得更美,更耐人寻味了。这样的变化还在持续,带给人们一个又一个惊喜。

 

  今年7月8日,“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申遗成功后,琴岛吸引大批国内外游客。申遗为民,申遗惠民,如今的思明区、鼓浪屿管委会正联合发力,共同助力鼓浪屿迈入新时代。

 

  保护风貌建筑

 

  24小时监测核心要素

 

  走进鼓浪屿文化遗产监测管理中心大厅,一块巨大屏幕映入眼帘:景区实时情况和人数;24小时监测核心要素的建筑变化情况;气象、地震等部门的实时数据对接……监测预警系统建立的大数据平台,令人赞叹。

 

  本月底,基于这一平台的又一项调研成果即将出炉。这项调研旨在为鼓浪屿117栋重点历史风貌建筑旁的植物建立监测档案。

 

  鼓浪屿后申遗时代,思明区、鼓浪屿管委会对标世界文化遗产地保护标准,加强对鼓浪屿周边自然景观、园林景观、历史公共空间和建筑物内部的保护,文化遗产的精细化保护力度不断加大。

 

  此外,思明区还充分利用社区网格化的优势,守护着鼓浪屿149处文物保护点。每半个月,鼓浪屿龙头社区和内厝社区的网格员都要到文物保护点去巡查,一旦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协调解决。

 

  鼓浪屿街道还组织网格员和安全评估人员与业主、商家签订未定级文保点安全责任书。街道工作人员郑艳还记得,今年8月网格员在巡查鼓新路一处文物保护点时发现,经营者未经审批擅自装修。在相关部门和专家介入后,设计施工方案从30页增加到81页,一些可能产生破坏的施工行为被提前制止。

 

  净化旅游环境

 

  出台信用惩戒制度

 

  几天前,三名人员因连续两次被旅游质监部门查获从事无证导游活动被禁走市民通道。如果第三次被查,这三名“野导”将两年内不得出入鼓浪屿。这是《关于加强鼓浪屿风景名胜区(文化遗产保护地)综合管理的通告》9月发布后,鼓浪屿发布的首批综合惩戒主体名单。

 

  违反门前三包、损坏历史风貌建筑或古树名木……《通告》惩戒的行为共13项,涉及文化遗产管理、旅游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惩戒力度大、措施多。

 

  在思明区、鼓浪屿管委会看来,“这是构建社会诚信体系的重要举措,也推进了社会治理工作。对于文化遗产就是要坚持依法管理。”

 

  一个好消息是,《厦门经济特区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正在修订中,将为未来保护管理利用鼓浪屿文化遗产奠定法律基石。

 

  根据《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地旅游客流管控预案》,及时研究制订客流管控、预测预警、应急保障措施,加强对鼓浪屿各码头及环驳岸的管理,严防小木船私自载客行为;增强各码头执勤力量,强化景区文明督导……思明区、鼓浪屿管委会进一步强化旅游秩序管控,排除各种隐患,为居民和游客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

 

  丰富文化内涵

 

  居民热情参与保护传承

 

  鸡山路1号之一是英国伦敦差会女传教士宅,也叫姑娘楼。二楼的长廊上固定摆放着一台钢琴,这一文化遗产核心要素时常被琴声和歌声萦绕着。

 

  姑娘楼的承租者黄恒明经常免费为前来举办庭院音乐会的居民供应茶水点心,“作为鼓浪屿人,能够在文化遗产核心要素里生活,传播鼓浪屿的音乐文化,再自豪不过了。”

 

  家庭音乐会、全民健身环鼓健康跑、足球赛、门球赛,鼓浪屿的草根文化则散发着浓厚的文化社区气息。

 

  鼓浪屿更多的历史文化内涵正在被挖掘。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侨联楼,目前正在进行内部改造提升。明年春节,鼓浪屿的华侨历史和文化将在这里为市民游客呈现。一口井就是一个故事。居民在鼓浪屿公共议事会提出了“古井文化”的好点子,被鼓浪屿街道采纳,近期拟试点启动。

 

  倾听民声,汇集民智,让商家、居民更有获得感。一个更为长远的“全岛博物馆”计划正在鼓浪屿进行中。

 

  在思明区、鼓浪屿管委会看来,“要让每一栋老建筑都可以用起来,成为小型的主题博物馆。利用现有资源,活态传承文化遗产,才能激发更多民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让市民游客共享鼓浪屿保护发展的成果。”

 

  【精彩观点】

 

  鼓浪屿管委会主任郑一琳:

 

  让鼓浪屿情怀走向全世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专家到鼓浪屿考察评估时,高度评价鼓浪屿居民的“爱岛之情”。这就是让人感动的鼓浪屿情怀。

 

  鼓浪屿申遗成功打造了彰显文化自信和践行文化自觉的典型范例。下一步,鼓浪屿要在彰显文化遗产,展示文化内涵,维护鼓浪屿居民利益,提升鼓浪屿的旅游品质上下功夫,让全世界共享文化遗产。

 

  省文化厅原党组成员、省文物局原局长,国家文化遗产专家组成员郑国珍:

 

  在新思想指引下做好传承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倡的,就是在关注自己利益时要兼顾别人的利益,在推动自己发展时也要促进他人发展,这种战略思想和战略情怀,应该是鼓浪屿后申遗时代要遵循和努力的。在新时代新思想的指引下,我们要延续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的思维和积淀下的优秀文化传统。

 

  鼓浪屿管委会副主任、教授级规划专家王唯山: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用起来

 

  鼓浪屿文化遗产为全世界所有,我们要更好地管理利用,让文化遗产更好地向社会开放。目前,鼓浪屿已有70栋建筑得到合理利用。其间,我们确立了三个原则,即真实性、文化性、公共性。比如,春草堂展示家族历史,让我们了解鼓浪屿当时的生活状态;比如鼓浪屿公共议事会就设在会审公堂,通过这些方式让建筑用起来、活起来。

 

  鼓浪屿街道调研员何榆林:

 

  做好鼓浪屿的“加减法”

 

  在鼓浪屿后申遗时代,作为一名党员,我要带头落实执行好各种法规,维护好守护好鼓浪屿,做好文化和法规宣传。同时,我还要继续当好鼓浪屿志愿者,发动大家爱护鼓浪屿。从单位来讲,我们要做好三个工作,首先是对相关的法规要落实好;其次是要做好平衡鼓浪屿发展和保护的问题;最重要的,还要做好“加减法”,多做对鼓浪屿、居民有利的事。

 

  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管理中心副主任蔡松荣:

 

  申遗成功后就像“过日子”

 

  9年漫长的鼓浪屿申遗就像一场马拉松恋爱,心情澎湃,也充满了焦虑。申遗成功的那一天,就像领了结婚证。申遗成功以后,就像过日子,需要琴棋书画诗酒花,更缺不了柴米油盐酱醋茶。在推进鼓浪屿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中,我们已逐步构建起一个完善的体系,建立监测预警系统和综合管理平台。在法律保障方面,我们也启动修订工作,为未来保护管理利用文化遗产奠定基石。

 

  鼓浪屿街道龙头社区党委书记徐晖:

 

  让保护传承教育家喻户晓

 

  鼓浪屿进入了后申遗时代,结合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社区要把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宣传教育做到家喻户晓,鼓励更多的人参与传承和保护文化遗产。我们还要大力发展志愿者队伍,共同守护鼓浪屿。在民生方面,社区将积极建言献策,让居民共享鼓浪屿申遗带来的成果。我们还要协助部门做好相关工作。

 

  鼓浪屿街道内厝社区居民方瑾瑾:

 

  家变得更美更温馨了

 

  鼓浪屿申遗成功,我们实实在在地感觉到生活质量提升了,家变得更美也更温馨了。政府在养老、医疗、环保这三方面所做的工作,不仅让老人老有所养,更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我们的家门口也有了“保健医生”,居民喜笑颜开;鼓浪屿垃圾分类工作也取得了好成绩,这让我们的幸福感、归属感、获得感油然而生。

 

  厦门二中退休教师、鼓浪屿居民郑南辉:

 

  更有自信参与保护文化遗产

 

  我家住在鼓浪屿福州路,每每看到那一片红砖楼群,心中便感慨万千。这一曾经将被拆除的一万多平方米红砖楼群,在我向政府递交保留的建议后,不仅得到了保留,政府还进行了修缮。如今,红砖楼群在鼓浪屿营造出浓厚的邻里氛围,让我更加坚定文化自信,去参与保护传承鼓浪屿。

 

  厦门外图集团有限公司国际图书事业部总经理吴畇希:

 

  更加努力经营不辱使命

 

  去年9月,外图书店在中华路亚细亚火油公司旧址开业。外图书店的建设规划本着最大限度地保留建筑的历史风貌,不加一钉一铆。我们参照红砖墙的色调选配书架桌椅,并依着走廊的阳光布置茶座。一年多来,众多文化学者纷纷来到鼓浪屿外图讲坛传道授业解惑,已悄然成为鼓浪屿的文化新地标。(文/记者 吴晓菁 吴燕如 通讯员 夏思萱 图/记者 王协云)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