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艺术:等待历史的沉淀

  虽然“抽象”作为一个外来词存在于人们的认识中,但实际上抽象是宇宙的自然本质,人们早已对此有所感知,即便在中国也是如此,只是一直没有找到一种确切的表达方式将它转化成更为直观的形式。正如某位艺术家曾说过,艺术并不仿造可见的东西,而是把不可见的东西创造出来。对我们来说,这是一种认识世界的视觉方式,抽象艺术不过是让我们找到了一种能更亲近“抽象”本身的途径。

  现代艺术从印象主义开始,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欧洲。而抽象画和现代艺术一起发展并作为现代艺术的一部分,人们终得以通过架上绘画这种实体表现形式将那种一直无法捕捉的介质反映出来,开始有了“抽象艺术”、“抽象绘画”这样的界定概念。“现代艺术之父”塞尚把现代主义艺术从具象带向了抽象,把自然世界抽象成圆柱、圆锥与球体三种最基本的形状,促成后来立体派的诞生;还有蒙德里安在立体派的基础上衍生出的富于鲜明个性的几何抽象艺术……

  总之,从世界上第一幅抽象画诞生至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当然这只是整个艺术史中的一个段落、一个章节,但“抽象”本身就如同某种存在却又无法捕捉的介质,伴随着宇宙的诞生就已存在。比如那些相似却又难以描述的自然景观、生物的形状或者斑纹……其中好像存在着某些规则,但看上去却显得混乱无章。事实上那些可以感知而无法准确描述的生命痕迹正是在暗示世界本身就是抽象的,我们置身其中,只是我们不知道这种暗示于我们有何用,直至抽象艺术的出现,那些飘忽不定时隐时现的抽象事物终得以变得清晰了一些,当然仍不乏诗意和神秘感。

  抽象艺术的兴起

  从1890年到1917年,欧洲艺术绘画的重心发生了转移,这段时期架上绘画出现了危机。人们对写实主义绘画,自文艺复兴以来架上绘画的单一模式已经形成了审美习惯。但艺术家们仍然在不断探索一种打破常规,打破以物质作为中心的表现手段、传统评价标准,并模糊艺术门类划分的重重壁垒,这种正在新生的观念是要将艺术变得更贴近人的思想和灵魂,还原一切无法界定的精神世界,而许多艺术家都有着拒绝物质主义的共鸣想来做这样一件极具变革性质的事情。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康定斯基是抽象主义艺术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然除了他之外还有野兽派代表马蒂斯、立体派代表毕加索、冷抽象艺术家蒙德里安以及深受康定斯基影响的波洛克等等,他们都希望将艺术从污秽之物中解救出来。

  1910年,康定斯基创作的一幅名为“即兴”的抽象绘画被视为人类有史以来第一幅纯粹抽象的作品。这幅作品和之前的抽象作品相比显然又攀升了一个高度或者说越来越大胆,具象的痕迹已经基本消失,这幅断然抽象的水彩画呈现的只是些重叠色点。20世纪初,康定斯基的抽象理论成形。当时视觉艺术的发展,从印象派、野兽派、立体派、表现主义到抽象主义,表现手法从具象、变形,逐渐演变为纯粹的抽象;艺术主体从反映客观对象逐渐演化为表现主观意识,越来越趋近于一种对音乐意味的探索。康定斯基的绘画理论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总结和创新的。他先后发表了《论艺术中的精神》、《形式问题》、《点、线、面》等专著,他提出了一系列抽象主义的绘画概念,比如“内在需要”、“综合艺术”、“内在声音”、“隐性结构”等等,他还用心理学的原理将抽象绘画中重要的几个元素:色彩、形式、结构拿出来做细微的分析,如此专注的研究增强了他艺术理论的系统和科学性,他的努力与付出最终建立起了新的艺术观念,深深的影响着之后绘画甚至设计领域创作。

  抽象主义的产生还和工业、科术的发展有很大关系。不论从建筑抑或是机械的运动中,对视觉抽象、高度精炼简约的因素也不断启发、刺激艺术家在“抽象”这一概念中有所思考。它实际上本身就是西方艺术发展到某一时期的必然产物,并没有毫无逻辑的空想,也没有脱离传统的轨道。只是抽象艺术用色彩、线条这些似乎具有高度概括性的特殊语言阐述精神的实质,他的抽象理论是一种新型的象征符号,寻求一种富于创造性而执着的艺术精神。这一切他不仅通过自己的绘画实践来传递,而是将它总结成一套科学的艺术理论阐述出来,而就是这种在艺术理念上的转变,才能真正让二十世纪西方的现代艺术产生真正的质变。虽然这只是艺术史的一个段落,但贯穿在社会从手工业到机械化生产的转型整个过程,一种独特的视觉审美观念引起了一场艺术的革命,让20世纪以来的艺术形式变得多样化,同时影响至今。

  康定斯基的艺术感染力

  40年代中期在美国出现的抽象表现主义糅合了超现实主义自动手法的抽象艺术。代表人物杰克逊·波洛克即是康定斯基的追随者之一,他是战后美国艺术家中非常醒目的一位,创作了完全感性的抽象绘画作品。40年代后期,波洛克偶然之中尝试了一种新的画法,用棍棒和画笔将色彩甩向地上的画布,围着画布边走边肆意挥洒。自1948年他掌握“从屁股开始”的新画法之后,他便越来越走向极端,舞动全身的色彩泼洒完全将所谓的“行动绘画”发挥到了极致。在他的作品中充斥着动态的、主观的、浪漫的氛围,甚至有旋律感,好像音乐浮动萦绕左右,而音乐也正是波洛克想在画面中极力表现出的元素,他之所以被称为“抽象表现主义”也是因为作品的表现张力,那种艺术家情绪化的、狂热的状态充分与抽象绘画的理念想吻合。虽然他的一生短暂,但却在现代艺术史中占据一定的地位,他拒绝艺术的商业化,坚持捍卫美国的高雅文化。美国二战后,波洛克的作品为美国的艺术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而抽象表现主义之后,在美国和欧洲出现的后绘画性抽象实际上是几何抽象在当代的发展。

  从抽象艺术的精神内核看来,最明显的认识便是色彩、形式或者结构这些元素在抽象绘画中的关键性。拿艺术家对颜色的感知来说,比如战后重要的欧洲艺术家安东尼·达比埃斯就认为黄褐色是具丰富内在心灵的色彩,也最接近哲学思维。他早期的作品借超现实表现手法结合象征性符号描绘个人的宇宙生死观,自50年代起,他注重材质性绘画方面的探索,表现平凡材料的特质。而60年代的达比埃斯在自我表达的方式上更倾向于文字,1966年的作品《四个红X》结合中国书法恣意挥洒的劲道与水墨擦拓的效果,画面上的捆结象征宇宙中人类的处境,也能衔接观者和表演者彼此的想法。达比埃斯个人对抽象艺术发展初期着重几何图形的描绘感到局限,因而和友人发起“诗意的抽象”绘画,虚实交错的流畅轮廓呈现出自由及偶然共振的音乐性。达比埃斯在他的作品里记录了他个人的世界观,经由不同材质的处理,无论是以谜样般的符号、平实对象图像、躯体的描绘与强调书法一气呵成的气势,都在强调对日常生活所触及的事物的敏感、宣扬身体力行的修行与实践表现。

  马克·罗斯科尽管早期受到超现实主义作品的影响,但是一直是以表现主义手法进行创作,逐渐过渡到抽象。直至1947年开始,发展成完全抽象的的表现主义风格,以两个或者三个长方形的组合,在边缘留有模糊的的边界,使得一个平面上的不同色域有着异样的空间,在冷抽象的背景中,具有模糊边界的色域有飘忽的感觉,有自由的呼吸也有宁静的沉思,给人双重的色彩个性和印痕。罗斯科是美国抽象表现主义派中色域派的领袖,尽管他自己不承认这种划分。另外,和毕加索齐名的西班牙画家米罗的作品也不是纯粹的抽象绘画,而是符号化地表现着他心中的世界,一般西方美术史都会将他归类到超现实主义流派中。他是接受东方文化并且在自己的艺术里放入了大量的东方符号元素,使得他的作品具有东方文化的神秘和超现实的幻境。米罗继承了康定斯基关于点、线、面的形式美学,他的很多抽象作品都是点、线、面理论的演绎。神秘的符号,妖娆的线条,简约而热切的色彩,迷幻而又童趣的情绪,抽象的意境和超现实的体验是他作品的特色所在。

  抽象艺术的黄金时代

  20世纪50、60年代正是抽象艺术发展如火如荼的时期。不论是正面的理论或是质疑的评价都对抽象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抽象艺术早年的前卫反叛性才最终得以归入西方主流艺术范畴。在康定斯基、马列维奇之后,欧洲出现了一系列前卫艺术团体,不断的试探着抽象艺术的种种可能性,而荷兰的“风格派”和瑞士苏黎世的“达达主义”最为激进。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大批欧洲现代艺术家移民到美国,从而把现代艺术的精神和实践带到了新大陆。在这个时期,美国发展出抽象表现主义这种强调抽象形式和个人主观动机表现的新流派,抽象表现主义非常盛行,发展得有声有色,成为战后最重要的艺术运动之一,抽象表现主义对抽象艺术,特别是抽象绘画的史无前例的发展影响巨大。而20世纪80年代似乎在很多领域都是黄金时期,而对于美术界而言,正是抽象绘画真正地得到中国艺术家的响应,以及“新潮美术”的时期。整个20世纪初期直至中期抽象艺术不断发展,高潮迭起,抽象艺术成为对世界艺术贡献最大的现代艺术。

  而对中国来说,1976年“中国文化大革命”的结束让艺术摆脱了政治和主流意识形态的束缚,艺术家们重新有了自由创作的独立空间;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西方的文化艺术大量涌入中国……这时的抽象绘画甚至被称为现代艺术的标志性形式,架上绘画中出现了大量的抽象性绘画,还广泛地吸纳了除蒙德里安、马列维奇等为代表的“结构抽象”和康定斯基、波洛克为代表的“表现性抽象”外,还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等思想。

  经过十年的发展,中国的抽象绘画趋于成熟,出现了一大批抽象画家。虽然尽管确实存在着“中国抽象绘画的发展一直是以西方抽象艺术作为参照”这样的事实,但既然在中国的语境下,就注定了中国的抽象绘画一定有着独特的魅力和自身的艺术史价值。艺术家们恢复艺术创作的自由是伴随着对政治、文化专制的反叛精神和对创造力的崇拜和追求,选择抽象绘画便是宣布了“反叛”,这种前卫的反叛性就是一种新的精神价值,而这与西方抽象主义的理念是相通的。“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抽象艺术都不是一个艺术问题,在80年代的中国抽象艺术首先是作为意识形态而产生的。抽象艺术本身是否纯粹,抽象艺术的构成与表现,抽象艺术的教育与实践等等都不重要。”对于这一时期的抽象绘画,美术批评家易英做出了如此评价。

  低谷与重塑

  对抽象主义贡献巨大的抽象表现主义在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发展了20年,猛烈程度足以影响整个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但1960年,抽象表现主义被波普主义取代,逐渐呈现出衰落的态势,而抽象艺术也开始进入低调的发展,这样的发展一直持续到90年代。随着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中国发生的一系列政治运动和经济改革,90年代的抽象绘画因当时文化情景的转变而呈现出新的面貌。直至20世纪90年代末,抽象绘画开始逐渐衰落。首先是抽象绘画被认为是现代艺术的终结者,现代艺术死亡,那么抽象绘画也无从发展;其次抽象绘画注重形式,而且更多的作为唯心主义的思想,无法建设人文;另外还有关键的一点,即艺术市场不认可。作为一种背离现实和具象世界的绘画方式,抽象绘画从一开始就很难获得大众的理解,特别是抽象绘画的那种“超验性和反实在论”,在很多人看来不过是极具自我的、个人经验的喃喃自语。这样一来,在上世纪90年代艺术市场原本繁荣的时期,抽象绘画反而萧条就不足为怪了。抽象艺术衰落了,代之而起的是一些流行艺术,当然它在今天仍有存在的理由,事实上也有大量艺术家在从事抽象的实践,正如历史上曾出现的各式各样的艺术今天都可以存在,当然也就包括抽象艺术。

  这种衰落从中国来看,不可否认的是,不论在抽象绘画曾风靡一时的文革、新潮时期,或者在当代艺术多元化发展的今天,抽象绘画一直都比较“边缘化”。但2000年之后,随着批评界的研究和有关抽象艺术展览的增多,中国的抽象艺术才重新活跃起来,开始出现了多元化的格局。

  “形式就是为了形式而存在,抽象就是为了抽象而存在,这就是抽象画纯粹的目的和意义。”抽象画是唯一把自己当作自己的艺术形式,甚至不需要创作者自己的理性的思想和情绪。抽象画不仅让创造者自由,更让审美者自由。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抽象艺术的艺术价值都会经由漫长的历史来考验。艺术贯穿于人的生活,艺术史将会被续写,无论是抽象艺术抑或其他艺术形式也始终会在这条漫长的路上隐现起伏,每一次的再创造都可能掀起另一番高潮并留下时代的印记,我们期待抽象艺术的下一个黄金期。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