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博物馆里的藏品世界
2017-11-02 09:38:22 来源:合肥晚报 已浏览次
近年来,蜀山区着力打造的源泉、子木园等多家民办博物馆已然成为该区的一张特色文化名片。距今2000多年前西汉时期的天禄石雕、将近300平方米的清朝老宅、涉及多个国家贯穿三百多年历史的一百多台各式计算机……徜徉在蜀山区各家民办博物馆里,这些珍贵的藏品让你眼花缭乱、惊叹不已,每件珍品都承载了厚重的历史文化,也展示了档案无所不在的魅力。
传播徽文化的共同特点
民办博物馆的兴起和发展,已成为蜀山区的一个文化特色,据蜀山区相关人员介绍,现在区里就有安徽省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馆、合肥子木园博物馆等多家民办博物馆。而且,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作为安徽的民俗博物馆自然反映着安徽的风貌。果然,走进这些博物馆,从踏进门的那刻,便处处随迹可寻徽文化的影子。
相较于国有博物馆的受限,民办博物馆更显得自由开放,藏品众多。在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馆,我们的关注点一下子就聚集在了一座天禄石像上,这是徽州“三雕”之一的石雕。据讲解员介绍,这座天禄是我国唯一来历明确有据可考的石像,是1958年淮河整治时出土于寿县,据考证为西汉淮南王刘安神道旁的瑞兽,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了,是源泉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天禄是中国古代汉族传说中的神兽,似鹿而长尾,一角者为天禄,二角者为辟邪,可禳除灾难,永安百禄。我们看到眼前的这尊天禄,魁伟雄壮,两侧清晰可见一对翅膀,似有腾空升天之势,说明墓主人希望这个瑞兽能够寓意主人羽化升天。
既然是以徽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徽州的老宅子是必不可少的。源泉博物馆就有一幢近300平方米的清朝老宅,是馆内最大的一件藏品了。它来自于古徽州婺源县的崇善堂,始建于康熙年间,是二层木结构的官宦住宅,正屋前后还各有一个天井,12间房。室内二楼陈列品真实再现了主人当年的生活状况。
当然,博物馆中的“徽文化”元素还有不少。例如占据了一面墙的二分之一的“天官赐福门神像”,画面以文官门神为主体,二人身穿蟒袍、手持如意,身后各有一名武将侍从,身挎大刀,手持雉扇,以示威仪。画面上突出的沥粉金漆足以说明当时沥粉画工艺已相当成熟;而门楣上突出的“户对”与下面的抱鼓石“门当”正是“门当户对”成语的由来。
同样的,子木园博物馆也网罗了很多徽文化藏品。据子木园博物馆馆长谭丽娅介绍,子木园中“子木”二字的由来,与他们建馆之初的徽文化特色和理念是有所关联的。“子”取自《易经》,有谦逊、渺小之意,当初的谭丽娅认为子木园建馆时只有三个陈列室,规模很小,有别于国有博物馆,低调不张扬方能显内敛。而“木”字是因为当时已建有民居馆、木雕馆和明清家具馆,主要展品都以徽州木藏品为主。
在子木园博物馆,我们也看到了一件镇馆之宝——刘墉亲笔所著书法的插屏,高2.4米,宽1.68米,由金丝楠木制成,金丝楠木在明清时期是御木,皇家独有,可见此插屏之珍贵。刘墉身为清代宰相,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闻名于世,且书法造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学大家,被世人称为“浓墨宰相”。关于插屏的内容,谭丽娅也向我们做了讲解,这是元明清三个朝代的诗人著的七首诗,诗的内容全是赞美梅花的。刘墉此人,爱梅之甚,借梅花来咏志,便把这些诗写在插屏上以供观赏。插屏的字刻采用的是阳刻描金的方式,工艺十分复杂。
总之,徘徊在这些博物馆中,你会感到空气中弥漫着古徽州特有的文化风韵和气息。
藏品各有千秋
作为两座类型十分类似的徽文化博物馆,细细比较起来,源泉博物馆和子木园博物馆其实是各有千秋的。
源泉博物馆的百匾堂就是其中一个特色,它集中展出了约200幅具有代表性的牌匾和楹联,主要涉及堂匾、寿匾、科举匾、书房匾、贞节匾、徽商字号等11种类型,涵盖安徽历史文化、重大事件、政治名人、民俗民风等。而我们看到一块朱底金字的牌匾,也是其中镇馆之宝之一。匾文书写:“劭農笃祜”,年代为中华民国十四年,题匾人段祺瑞。匾心采用披麻髹漆工艺,朱底金字,大字及落款均为阳刻楷书。边框雕刻锦地万字文,寓意为“福寿无边”;边框的中间各雕有富有吉祥寓意的戏曲人物图案。由内容上看,这是一张寿匾。匾文赞扬希幹先生福寿无边。希幹先生为何人,已无从考证。但可见这块匾是希幹先生过生日的时候,段祺瑞赠送的,想来是他身边人或者关系比较亲密的人。
源泉博物馆主打徽文化,而同在一条街区的子木园近三年来着力挖掘红色藏品,陆续开放了两个主题馆,分别为抗战馆和二战馆。
走进子木园的抗战馆,一张巨幅的写有日文的画报便呈现在我们眼前,画报上清晰可辨“合肥”二字和拿着刺刀嚣张不已的日本兵。“这张画报反映了1938年5月22日、23日日寇侵略合肥市的全过程,从日寇集合到炮轰合肥、攻占,无一不详。画报全篇为日本战地记者所做,无疑成为日本赤裸裸的侵华铁证。” 馆长谭丽娅介绍说,“这份画报是前些年她与丈夫去太原收集藏品时无意中发现的,当时一见‘合肥’两字,便触动了心灵,毫不犹豫收下来放在子木园,做成巨幅画报向世人展示,勿忘家仇,勿忘国耻。”
谭馆长还告诉我们,今年8月,合肥市三十五中藏族班学生来到子木园进行“雪域学子爱安徽”的实践活动,当天正逢“抗战胜利72周年”,《人民日报》在头版刊登报道了这场活动。
子木园内也整体搬迁了多栋带有皖南特色和合肥特色的建筑,二战馆便是建在名叫“万顺馆”的老宅内。谭丽娅说,“万顺馆”就是典型的合肥古民居,是他们从刘铭传的老家刘老圩征集而来。馆内珍藏着各式各样来自前苏联红军战争年代将军元帅所穿着的制服、军服以及佩戴的军帽,全是他们这些年从世界各地收集而来的。
在开放中发展
在采访中,我们发现,这些民办博物馆都有别于国有博物馆的陈列系统化、结构规整,民办博物馆的藏品则完全露天展示,展馆与藏品巧妙结合,有的展馆本身也是历史悠久的建筑文物,馆内一件件藏品不再是隔着玻璃层的观望,参观者能够零距离接触,通过互动的方式进一步体验徽州古文化和历史档案文物的魅力。
“我们的博物馆的定位很明确,就是增长知识,传播知识,它不仅仅是收藏和研究,更重要的是发挥藏品的价值。所以每年我们会有200多场活动在这里举办。怎么把文物盘活,怎么把观众融入进去,从强调馆藏到强调互动,把博物馆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安徽省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馆宣繁秋馆长说。子木园博物馆馆长谭丽娅有着相同的看法,“民办博物馆有着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点,我们很多展品、文物都露天陈列,例如牌坊、石雕、石塔、亭子。我们有互动体验台,通过互动体验,让文物活起来,让文化放光彩。从清代到民国到新中国成立后的两弹一星,弘扬传统教育、爱国教育和国防教育是我们的理念。”
民办博物馆的出现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一些综合性国家博物馆覆盖面的欠缺,许多原本遗失在民间的藏品得以重现。但由于自身特质与资金问题,只能边开放边建设,无法做到一步到位的效果。对于博物馆未来的发展,宣繁秋馆长表示最终将建设成30座徽文化专题博物馆,目前规划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准备筹建以围绕胡雪岩与徽商有关的徽商馆;二是汉画像石馆;三是将继续解决互动体验中心,如何将文物盘活,将博物馆的发展与国际接轨。
谭丽娅馆长则将目光投向了科普教育,她说他们已征集到了来自中、法、日、德等八个国家、贯穿清朝到新中国成立后三百多年历史的一百多台老式计算机,这其中包括清朝末年我国引进的第一台商用计算机、抗战时期日军破译国民党密码的计算机、新中国成立后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手摇式计算机等等。“虽然现在这些计算机看起来十分笨重,早已被时代淘汰,但是每一台计算机背后都蕴藏着一段厚重的历史故事。我们将把它们布置好,作为第八个陈列室对市民开放。”
(感谢蜀山区档案局提供采访支持!)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