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约3200年!殷商奇女子妇好墓文物亮相长沙


      殷商奇女子妇好墓文物亮相长沙

      为殷墟目前出土的唯一能与甲骨文联系的完整王室墓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0月26日,长沙博物馆,工作人员在布展。

      10月26日,“殷商王后——纪念殷墟考古发掘九十周年·妇好墓出土文物特展”在长沙博物馆向媒体开放探馆。此次展览共展出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的青铜器、玉石器、甲骨器等珍贵文物474件,27日起在长沙博物馆特展1厅、2厅正式开展。

       “墓上建筑”覆盖在墓口,避免了被盗墓

      妇好是商王武丁的第一位王后,也是中国有历史记录的第一名女将,曾统帅军队立下赫赫战功,为武丁中兴作出了贡献。其事迹见于上世纪陆续出土的200余条甲骨卜辞,其时代距今大约3200年。

      1928年,考古学界首次正式对安阳殷墟进行科学发掘以来,殷墟成为中国发掘次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揭露面积最大的遗址。

      其中,1976年在殷墟发现的妇好墓,是目前唯一能与甲骨文联系并断定年代、墓主人及其身份,且保存完整的商王室成员墓葬,出土了多达1928件随葬器物。

      历年发掘的殷墟墓葬,近90%都被盗掘,为何妇好墓得以完整保存?

      妇好出土文物展策展人王文彬介绍,妇好在33岁去世,武丁并没有把她葬在王陵区,却葬在宫殿宗庙区近旁。虽然目前考古界对下葬地点选择的原因还没有定论,但妇好墓得益于覆盖在墓口之上的“墓上建筑”,躲过了被盗的命运,却是不争的事实。

      司母辛铜方鼎或揭示其子未能继承王位

      走进展厅中央,首先看到的便是一个重达117.5公斤的司母辛方鼎。

      铜方鼎原为一对两件,此次展出的为其中一件。

      鼎口沿下一周夔龙纹为主纹饰。铭文“司母辛”铸于口下内壁,意思是妇好的子女为祭祀亡母辛而铸此鼎,“辛”是妇好去世后在宗庙被供奉的庙号。

      一般人可能对存放于国家博物馆的“国宝”——重达832.84公斤的司母戊鼎如雷贯耳,然而“司母戊”与“司母辛”有何关联呢?

      王文彬介绍,目前史学界推测妇好的儿子并没有能继承武丁的王位,司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亲母庙号为“戊”的女子所制。妇好去世的时候,他的儿子只是个王子,没有能力做更大的鼎。

      非典型女性墓葬:既爱武装又爱红妆

      本次展览内容分为3个部分:“初识妇好”“允文允武”“宫闱静好”。

      与一般女性墓葬的出土文物不同,妇好墓中出土有铜钺、铜戈、铜锛、铜铲、骨匕等兵器。

      铜钺在商周时期象征军事征伐、刑杀之权,妇好墓共出土4件,是目前所见商代贵族墓随葬铜钺第二多者,印证了妇好执掌帅权、戎马一生的传奇经历。

      此次展出的铜钺装饰的虎食人纹在商代青铜纹饰中多次出现,纹下有铭文“妇好”二字。

      除了女将军的英姿,妇好既爱武装又爱红妆,还有掩不住的“女神味”。

      白玉簋、浮雕玉人、圈足铜觥等大量制作精美的青铜重器及玉器,价值连城的宝石器、象牙器和蚌器装饰镶嵌品,骨装饰品,再加上目前所知的我国最早的青铜镜,既透出浓浓的女性味道,也反映出当时发达的手工业水平。

      同时,展品中有商王武丁占卜妇好是否怀孕的甲骨。目前所见卜辞多达30余条。占卜内容非常详细,包括是否怀孕、是否为保胎举行祭祀、怀孕是否有生命危险、推算预产期、推测生男生女等。

      此次展览将持续至明年3月4日,免费向公众开放

责任编辑:小田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