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宕高古:八大山人的书法与市场行情
2017-10-27 09:04:55 来源:石家庄日报 已浏览次
■八大山人 行书题画诗轴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在四僧中,论书法当数八大山人为第一,他肃穆高古的书法对他的绘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近代黄宾虹曾提出八大山人“书一画二”之说,似八大这样书画双绝的巨匠是十分罕见的。
八大山人(1626—1705),又名朱耷。目前所能见到的八大山人最早书迹为34岁时所绘《传綮写生册》,有楷、隶、行、章草四体,楷书乃明显欧阳询面目,法度森严。康熙十三年,僧友黄安平为其画《个山小像》,八大山人在上自题6处,篆、隶、楷、行、草五体俱全,行书宗董其昌,楷则效法黄庭坚。现藏上海博物馆的《行书刘伶酒德颂卷》乃仿黄山谷书,剑拔弩张,方笔出锋,功力深厚。从上述3件作品可以看出,八大早期受欧阳询、黄庭坚、董其昌三家影响最大。八大山人50岁前后时期的书法主要受董其昌的影响,从王方宇旧藏《个山传綮题画诗轴》(1671)和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梅花图册》(1677)可以看得很明显,笔法和章法与董其昌都非常神似。
从1684年写的行楷《内景经》开始,八大山人的书风就开始逐渐变化,已经彻底摆脱了董其昌的束缚,开始向钟繇一路的书法寻求变法,《黄庭经》也是这一时期的作品。他59岁所绘《个山杂画册》,应该是研究八大书风变法前的重要之作,不仅是最早出现“八大山人”印章的作品,该册的题画诗已经明显是八大山人个人书风,结字与韵致开始有所变化。康熙二十五年(1686)的草书《卢鸿诗册》,融今草、章草于一体,是八大书法过渡期的典型书风。康熙二十七年(1688)写的两件作品《为镜秋诗书册》和行草《西园雅集卷》,显示八大山人的书法已经变法初具成功,但此时的书法还以飘逸为主,还没有晚年的静穆和迟涩。
笔者以为,1692年是八大山人晚年书法的真正开始,该年的《行书千字文》,1694年的《安晚册》,1695年的《行书禹王碑文卷》,1696年的行草《桃花源记卷》,都是八大晚年书法的精品。八大60岁以前的书法之作保留下来的不多,60岁以后“八大体”风格逐渐成形后,其书作渐多起来。真正能代表其书法艺术成就的,是晚年变化后用笔圆健、结体奇宕、意态从容的“八大体”行草书。
近年拍场上八大山人的书法屡屡上拍,许多拍出了不菲的高价。2012年北京匡时春拍上,6件尺寸不一的《书法册》以1840万元成交。最近两年国内拍场上八大山人的书法成交并不理想,流拍屡屡发生。回顾近年国内外上拍的八大山人书法拍品,可谓赝多真少。如果讲真迹的话,2012年匡时上拍的一组《书法册》算是比较开门的真迹。仔细观察近年国内拍场的八大山人拍品就会发现,许多上拍的八大山人书法,都是抄袭之作。有些拍品严格讲就是抄袭克隆馆藏真迹,像北京故宫藏的《行书宋璟诗轴》、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的《行书程子四箴轴》等真迹,在拍场上都被造假者仿遍了。目前拍场上的八大山人书法主要有两大类,一类为信札,不乏有少许真迹出现;另一类为大幅中堂,此类多赝品。买家应对八大的各个时期书法特点做些研究,以免上当受骗,重点关注那些上了古代书画图录、流传有序的八大书法为好,对那些没有来源还动辄估价千万的所谓“八大”,还是少碰为妙。

责任编辑:晓燕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