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藏:北宋登封窑白釉珍珠地刻花鹦鹉纹瓷枕
北宋 登封窑白釉珍珠地刻花鹦鹉纹瓷枕
本栏目摘选自著名古陶瓷鉴赏家楼钢的著作《中国古陶瓷鉴赏手册》,为读者提供了一种阅读古陶瓷的方式。
枕呈腰型、平底、中空、背部中心上方开有气孔,从底部可见胎土呈灰色,通体施白釉,釉下以白色化妆土为衬;枕腰部刻卷草纹,枕面饰一鹦鹉,振翅高飞,穿行于云朵之间,鹦鹉和卷云之外饰以密集的圆形珍珠地子。
珍 珠地是盛行于唐代金银器制作之中的一种装饰方法,模压成型,使主题文饰呈现立体感,雍容华贵,装饰效果强。唐代晚期,其他工艺品制作亦借助了这种方式来进 行装饰,特别是磁州窑系各窑场出产的瓷器,包括罐、瓶、枕具和其他一些形体较大的器物,多有采用珍珠地。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研究人员曾于2002年在河南省 密县西关窑采集到一片类似的珍珠地鸟纹瓷枕标本,定为唐代。故宫博物院另藏有一件珍珠地鹦鹉纹腰型枕,也定为唐代。
鹦鹉纹在唐代至北宋 是很常见的装饰图案,金银器、铜器、陶瓷以及绘画丝织品中都有出现。中国国内鹦鹉主要产于陕西与甘肃交接的陇山山区,中世纪时曾被大量捕捉送往城市作为笼 鸟喂养。唐代文学家皮日休曾有诗为陇山以捕捉鹦鹉为生的鸟民诉苦:“陇山千万仞,鹦鹉巢其巅。穷危又极险,其山犹不全。蚩蚩陇之民,悬度如登天。空中觇其 巢,堕者争纷然。百禽不得一,十人九死焉……”当时王公贵族们是多么喜爱喂养这种会说话的鸟儿,甚至连英明的唐太宗李世民也不能免:林邑国曾向太宗朝进 贡一只五色鹦鹉,“太宗异之,诏太子右庶子李百药为之赋。”为了一只鹦鹉,还专门把太子的师傅找来赋诗,可见其喜爱的程度。这样爱鸟宠鸟的风气自然也就会 影响到民间,并直接反映在当时的文艺作品和工艺品之中,因此可以说某个时代工艺品中的各种文饰,就是当时社会生活史最好最直观的注释。
唐 太宗李世民是最爱惜自己声誉的帝皇,平日做事小心谨慎,生怕被史官抓到瑕疵写入史中。一次人家送他一只鹞子,正玩得高兴,看见魏征过来就赶紧把鹞子藏在怀 里。魏征使坏装作没看见,罗嗦个没完,结果鹞子就死在太宗怀里。可是上面所述受贡五色鹦鹉一事不知何故被阎立本画了下来:宋代周密在《云烟过眼录续集》中 曾这样写道:“余家旧藏‘林邑进鹦鹉图’,盖唐贞观中经献太宗……乃阎立本真迹也。”这件事情居然被画家画入画中并流传后世,恐怕也是李世民无法预料得到 的了。楼钢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