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绘《耕织图》推广农业生产知识和技能
我国古代为劝课农桑,将农民耕作与蚕织的全过程绘成系列图谱——《耕织图》,以推广农业生产知识和技能。它起源于南宋时期,其时的楼俦、刘松年是最早的《耕织图》作者,且以楼俦影响最大。在农耕社会农民靠耕织维系生存,朝廷靠耕织巩固政权,所以,历朝历代无不重视耕织,也使耕织文化艺术种类层出不穷,有纸绢画,有瓷画,有竹木雕,有石砖雕等等。用耕织场面作为瓷器上的纹饰,通常只绘耕织的片段,这种纹饰最早出现于康熙朝并成为康熙时期的独特题材,其后各朝瓷器上都有多种多样的耕织纹饰出现。
图中所示为晚清浅绛彩画家汪友棠绘制的春种图瓷板画,它再现了春季农夫插秧过程中的一个片段。瓷板长32.3厘米,宽24厘米。瓷板上方近中间位置有题款:“古庙荒山下,良田数亩闲,骑牛芳草地,一渡绿杨间。时丁酉冬月锦培仁兄大人雅品。汪友棠作。”画面描绘了农家在春种插秧时歇晌的场景。近处是一片平坦的坡地,在绿杨的掩映下,四根砖砌的方柱撑起的茅亭矗立其中,亭内有四个农夫两两相对,分坐两处歇息,他们边坐边聊,显得悠然自在。一条宽阔的河流穿过坡地缓缓地淌向远方,河面上一叶扁舟在艄公挥动竹篙奋力撑送下急速向茅亭驶来,船头坐着两人,他们应该是送饭来了。河对岸是一片开阔地,沿河的草地上绿草如茵,刚卸下犁耖的两头牛一边吃草一边戏耍,小牧童也趁着牛儿歇息之际跨上牛背与牛逗乐。紧挨草地的是连绵不断的农田,一块块刚插上秧苗的农田如织成的绿毯,把大地装扮得如翠似黛。山坡下树木葱茏古庙耸立,极目远眺群山绵延苍翠欲滴,白云如练飘飘渺渺。乡村农忙的瞬间,被汪友棠描绘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这块瓷板画构图较满,但构思非常空灵,留给人们丰富的想象空间。如全画从题款到画面,没有“溪南与溪北,笑歌插新秧。抛掷不停手,左右无乱行。”的插秧场面,但一块块插了秧苗的农田显然就是农夫刚刚挥鞭驱牛犁田耖田,弯腰弓背拔秧插秧的杰作。再如,歇晌的农夫和水田被一水相隔,农夫们插完秧后是怎么过来的,有桥吗,是什么样的桥。还有画中的古庙,虽偏居一隅,却是全画的主旨,因为不管庙中供的是何方神灵,都需要它庇佑农夫们“春种一粒粟”,能够“秋收万颗子”。
汪友棠此幅作品构思出神入化,把紧张热烈的插秧场面描绘得如此恬静,不愧为浅绛大家。尤其是在反映农民耕作辛劳的同时,还蕴含着爱农悯农之心,细细欣赏后,让人拍手称快。(安徽黄山 方伟荣)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