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汉字书法是传世之宝
2017-10-20 09:27:15 作者:子梅 来源:解放日报 已浏览次
汉字书法,是一门伟大的艺术,它有几千年的历史,它有丰厚的文化内涵。它历经悠长岁月而依然生命勃发、枝繁叶茂。它正在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中国书法艺术以自身的价值和形式,丰富了人类艺术。它独特的文字载体、笔墨点划及构架,成为东方文化标志性符号,成为炎黄文化审美和美育中的重要元素。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汉字,形、音、义三美:“义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身,形美以感目”。在全世界正在兴起的学习汉字汉语的热潮中,汉字书法艺术起着独特的积极推动作用,让汉字更形象、更准确、更全面地走向世界。
书法,又是最能表现东方自由文化精神的艺术,是东方的天人同构、“道法自然”传统精神的活化。书法有挥洒写意之美,是一种诗意的哲学。将目之所察,心之所悟一一收入笔底。孙过庭说:“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道出了书法艺术的精髓。
书法中的行书、草书,尤其是大草,这种美学境界正是当代中华民族走向世界所呼唤和追求的那种雄融、豪迈、自主、潇洒的人文精神。欣赏中国书法,就要从书法中悟道,从技法中审美,在黑白纵横之间,以“养吾浩然之气”。写字的过程,给艺术家带来不同的感悟和联想。它既是中国哲学思想的笔墨演示,又是人的生命力的表达。书法作品在本质上显现了个体生命的笔墨化。
传统和创新,决非是互相排斥的,而应是相辅相成的。传统是不可或缺的,而传统又很少是完美无缺的。对自己传统的深刻理解,是创新的基础。不知根不识源,行之难远矣。创新是艺术家灵性和理性之间的交融与结晶。“欲求超胜,必须会通。”此言极是。
创新是中国文字和书法发展的不竭动力。晋唐宋元之前,中国文字之汉字,已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经周、战国之大篆,进而至秦的小篆,汉的隶书,又进一步演变为章草。魏晋南北朝书法的重大突破,是使中国书法走向“点画自如,超逸流便,崇尚风韵的楷书、行书和草书。”“二王”笔下的楷书行草升华到了新的境界。于是有了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这唐初四大家。在行楷、草书领域有了孙过庭、贺知章、张旭、怀素等群星,“颠张狂素”书史留名。苏、黄、米、蔡,宋四大家法书盛名续书史。以至赵构、陆游、文天祥、赵孟頫,书法之链,绵延不断。
对晋唐宋元的法书演变进行历时性鸟瞰,可以发现不同时代的书风之异,可谓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人尚志。在对书法演变的鸟瞰中,我们发现创新始终是发展的不竭动力。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