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封的“营杉”之谜
2017-10-20 09:26:07 作者:刘守华 来源:北京晚报 已浏览次
黔东南清水江中下游地区有一处山坳叫“皇木坳”,这个地名,是当年皇家在此采集木材时留下的印证。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营建宫殿,首要任务就是采木备料。永乐四年(1406年),朱棣下令建造北京宫殿,曾派政府各部官员,分赴盛产木材的各省督办采运事务。
贵州是木材大省之一,特别是黔东南地区,山多人稀,气候温润,青山绿水之间,遍布着挺拔茂盛的参天杉木。但这个“青山如屏,秀丽似锦”的世界,因为隐藏在大山深处,被山水阻隔,长期不为外人所知。
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朱元璋为围剿婆洞地区的林宽起义,派官军进入此地。“丛林密茂,古木阴稠,虎豹踞为巢,日月穿不透”,这里的林区面积之大、树木之盛,让官兵惊叹不已。而“此地出杉木”的消息也迅速传出大山,传到华东、华北等地。
从明到清,这里成为征集“皇木”的定点优质林区。明正德九年(1514年),为重建乾清宫和坤宁宫,朝廷专门派要员来此地采集上等“皇木”。丰厚的利润,也吸引了大江南北众多木材商前来淘金。为管理清水江一带的木政,朝廷还特别批准在此开设木市。
清水江中下游包括锦屏、黎平、天柱、三穗、剑河等县,因为地处两列雷公山余脉之间,有大片肥沃的山地可供栽种杉木,所以当地侗乡苗寨的百姓素有“开坎砌田,挖山栽杉”的传统,此地也被誉为“杉木之乡”。
郁郁葱葱的佳木,大多生长于险峻之地,伐木需要披荆斩棘,运输更要历尽千难万险。当时的条件下,水路是运输木材最主要的方式。
夏末秋初,我们乘车在黔东南逶迤的盘山路上穿行,一路山水相依,山随水转。宽宽的清水江被青山簇拥着,但水流并不湍急。眼前的景色,突然让人对昔日林区的运输有了感性的认识。
当年,被征来伐木的民夫们,要先在林中开辟道路,然后将砍伐的杉木运到清水江边,投入河道中放排。木材借助涓涓江水,“流出”大山,再顺长江编筏而下,运到淮河,又经淮河转到运河,或者出海到塘沽,最终运抵北京,集中在东郊神木厂随时供皇宫建筑选用。
那时的清水江,木排蔽江,万缆横系,数十丈宽的江面,过渡时竟然无需舟楫,踏木即可过河。“清江环下,碧浪排空,昼则舟楫上下,夜则渔火辉煌”,这一幅“万木塞江,渔歌唱酬”的画面,生动再现了昔日清水江流域木材交易的繁荣盛况。
但依靠江河运输难免会遭遇激流,木材极易被水冲散漂没,而木材所有权又直接关系到每家每户的经济利益,于是聪明的当地人发明了一种“斧印制度”。“斧印”很像榔头,榔头和木质把手上,分别铸有持有者姓名或商号行号。这样,当盖上“斧印”的木材,遭遇洪水被冲散、漂流至下游码头时,商人们通过“斧印”辨认、对证,可以很容易识别出自家木材,清点赎回。一把“斧印”,彰显了清水江契约管理的诚信文化。
活跃的贸易活动,自然会连带出现山林土地权属、山林经营管护等一系列问题,而通过一纸契约,便能化干戈为玉帛,所以签订契约就成为当时木材贸易活动中的常态。这里有个村子名为“卦治”,在侗语中是“订立契约的地方”的意思。契约文书是家庭财产的凭证,被各家各户视作传家之宝。难怪苗侗人家会将那些残纸黄卷小心翼翼地包好,挂在床头,埋在地下,生怕有什么闪失,而且代代相传,留存至今。
民国时期,曾有学者撰文提到过这批契约,但并未引起广泛关注。上世纪60年代,贵州的一位历史学者来到这里,他惊讶地发现,在偏陬僻壤的侗乡苗寨,几乎每户农家都藏有成捆用汉字写就的契约文书,少则几十份,多则数百份。这些文书以纸契为主,也有少量石契、皮契和布契。内容主要是与自家有关的土地租赁、山林养护、纠纷调解等方面的文书。此外,各个村寨还有大量碑刻和摩崖文字,所记载的乡规民约,恰好是契约文书的补充,完整地拼接出一幅昔日林区贸易繁荣的景象。2010年,清水江中下游地区这几十万份反映“木商文化”的契约文书,以“锦屏文书”的名义,入选第三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