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的《水殿风来》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60年代初,正是张大千技法自大写意臻至泼墨泼彩之过渡期,遂屡以大幅荷花为试验,如八屏通景巨荷即出于此时。本幅构图简洁,用笔纵放无拘,大开大阖,而墨韵淋漓,浓淡相宜,得天然真趣,足见写来神完气足,挥洒即就。

 

  不久前,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通过香港苏富比售出一张馆藏的张大千水墨纸本《水殿风来》,这是张大千上世纪60年代重要的荷花作品之一。这幅作品是1961年由台湾当局任命的"驻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代表"郭有守捐赠给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

 

  郭有守(1901——1977)字子杰,四川资中人。有说法他是张大千的表弟,但究竟是哪一辈分方面的表弟则不详。郭有守1918年考入北京大学法科,颇得校长蔡元培先生的赏识。

 

  1930年5月12日,郭有守在上海与叶恭绰、蔡元培、胡迁、杨杏佛、林语堂、邵询美、郑振铎、戈公振、徐志摩等12人发起成立"中国笔会",被选为理事。后与杨云慧(杨度之女)结为夫妻,婚礼由杨度主婚,蔡元培证婚,在教育界也可以说是轰动一时,徐悲鸿夫妇也专程来上海参加婚礼。

 

  《水殿风来》为水墨纸本,立轴。约在1961年张大千赠予郭有守。这应该是郭有守收藏中,少数流出市场的。通过画中款识可知当时情形一二:"此幅在横滨偕乐园画,未及署款,顷来巴黎,匆匆已是一月,偶检行箧得之,研墨因记。辛丑端午后三日。爰翁。"钤印,"张爰"、"大千居士".从题跋来看,写于横滨偕乐园,即张大千居停日本时作画之所,署款则于巴黎,应寄寓郭氏家中,从行箧中捡出,补题以赠郭有守。

 

  张大千的泼墨泼彩主要形成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前后延续了将近30年的创作时间。50年代中期以后,张大千将细笔画风开始向粗笔、破笔泼墨方向转变,这一时期以泼墨为主,兼泼少量颜色。60年代初,正是张大千技法自大写意臻至泼墨泼彩之过渡期,遂屡以大幅荷花为试验,如八屏通景巨荷即出于此时。本幅构图简洁,用笔纵放无拘,大开大阖,而墨韵淋漓,浓淡相宜,得天然真趣,足见写来神完气足,挥洒即就。

 

  1961年不知何种因缘,郭有守将此画捐赠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1963年,张大千在纽约赫希尔·艾德勒画廊举行展览,也是他在美国最早的重要个展之一。除了逾40幅近作外,向美国三大博物馆商借藏品参与,包括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及波士顿艺术馆,本幅即借展品之一。1972年,旧金山亚洲艺术及文化中心举办"张大千40年回顾展",除画家珍藏外,展品由海内外各大公私收藏提供,本幅亦属其一。由此可见,张大千当视此画为泼墨荷花之代表作,每有重要展览,皆商借参与。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