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王安石书楞严经旨要卷》因无法而不可效仿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宋王安石书楞严经旨要卷》,纸本,纵29.9厘米,横119厘米,为王安石去世前一年亲自校正《楞严经卷》文字,自署“余归锺山,道原假楞严本,手自校正,刻之寺中,时元丰八年(1085)四月十一日临川王安石稽首敬书”。作者时年六十五岁。卷后有南宋牟献之,元王蒙,明项元汴、周诗题跋,曾经元陈惟寅,明项元汴、曹溶鉴藏。

 

  关于王安石,人们往往更加关注他作为政治家、文学家的一面,忽略他作为书法家的一面。王安石的书法虽然不能与北宋四大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齐名,但在当时有很高的评价。《宣和书谱》记他“凡作行字,率多淡墨疾书”,“美而不夭饶,秀而不枯瘁”。苏东坡认为他的书法“得无法之法”,又因“无法”而不可效仿;黄庭坚认为他的字学的是东晋的王濛,书法奇古,像晋宋间人的笔墨,又说他的书法多率意而作,本不求工而萧散简远,神采飞扬,好比高人胜士,虽然敝衣败履,但走在大车驷马之间,而目光炯炯,总与平常人不同;米芾则说王安石的书法学的是五代时的杨凝式,而且颇为自负地说很少有人知道这一点……总之就是在书法渊源上众说纷纭,难究其根。但其潇洒俊逸、浑然天成的气象却是公认的。

 

  《宋王安石书楞严经旨要卷》于正书中间有行书,结字修长紧聚,字势于端庄中有奇纵的变化,左俯右仰,上下揖让,横笔逸出,孤撇出挑,颇有奇逸之趣;用笔清劲,起笔轻按,导送收放,使转灵活,颇得杨凝式的笔法。全篇行次紧密,少有空白,然字里行间错落参差,并不板滞,有“横雨斜风”之势,得萧散简远的意韵。

 

  《楞严经旨要》流传至近代,先由周氏收藏,后被携之入台,欲出售给台北故宫博物院,然而当时台北故宫博物院难断其真伪,故拒之。后来周氏请张大千鉴定,张大千甫见此卷即表示愿意出价五万美元购之,又为周氏所拒。周氏复携画抵美国,仍为人所疑,未售出,后辗转而落入大藏家王南屏之手。

 

  1981年,谢稚柳在香港中文大学讲学时,王南屏向他提出要把《王文公文集》和《宋王安石书楞严经旨要卷》捐献给上海博物馆,但有个条件,他在上海家中收藏的大批明清字画要允许200件出境。谢稚柳认为这个要求不高,可以按这个条件进行。后经上海文化局、上海文管会的协调,上报国务院批示,终得通过。1986年3月,《宋王安石书楞严经旨要卷》终于回到祖国怀抱。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