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意阑珊中的空无世界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范宽《雪山萧寺图》

 

  世界上很少有哪个民族不喜欢雪,大雪飘飞,白雪皑皑,人在这样的氛围中,容易忘记尘世的烦躁,产生一种超越的感觉;雪是干净的,而人们平时生活很容 易沾染上污浊的东西,在雪中,我们似乎将心灵洗涤了一番;雪是冷寂的,给人凄凉的感受,使人有更深的内心体验,和这个充满戏剧般喧闹的世界形成鲜明的对 比,在雪中,人们可获得深深的心灵安宁。

 

  中国画家喜画雪景。明文征明说:“古之高人逸士,往往喜弄笔作山水以自娱,然多写雪景。”乐卿题李成《江山雪眺》图云:“古人最喜画雪。”被称为南 宗画祖的王维就是一位画雪的专家。《清河书画舫》卷三说:“右丞喜画雪景。”他的雪景图,仅见宋徽宗朝《宣和画谱》的着录,就有26幅。王维可以说是中国 画史上第一个将雪景作为主要表现对象的画家。今从传为其所作之《雪溪图》中尚可见出“雪意茫茫寒欲逼”的特征。王维酷爱画雪,是因为要追求那雪之后的寒 意、寒神;大量创造荒天寒地,使王画显示出“云峰石迹,迥出天机,笔意纵横,参乎造化”的境界特点。传他曾作过一图有雪中芭蕉茂盛地生长,将不同时间中出 现的物象融在一起,表现独特的意韵。

 

  五代时北方画家关仝善画雪,他以雪来寄托自己幽远飘逸的用思。《宣和画谱》说关仝“善作秋山、寒林,与其林居野渡、幽人逸士、渔市山泽,使其见者悠 然如在灞桥风雪中、三峡闻猿时,不复有市朝抗尘走俗之状”,关仝的画以“冷”的面目表现“逸”的用思,从他的《关山行旅图》中也可看出寒而硬的特点。生于 寒天雪国中的关仝善以寒入画可以理解,而生于南方温润之乡的五代画家董源也对寒天雪地情有独钟,《宣和画谱》着录其画,就有《雪浦待渡图》、《密雪渔归 图》、《雪陂钟馗图》等。董源作画重平远幽深之境,而秋的高远和冬的严凝最宜出此境,于是,雪景也受到他的重视。

 

  宋代山水画家真正得李成荒寒骨气的,范宽、郭熙二人最为突出,以至在北宋时形成了以李、范、郭为主的喜画雪景寒林、推崇荒寒画风的潜在绘画流派。郭 若虚以李、范之作为一文一武,而二家都有冷寒的特点。清恽南田说:“雪图自摩诘以后,惟称营丘、华原、河阳、道宁。”范宽的雪景色非常有特点,从他的《雪 霁图》、《雪山萧寺图》、《雪景寒林图》等图中,就可看出那种混莽而又荒寒的韵味。清初宋荦《论画绝句》“华园雪景特雄奇,笔底全将造化窥”,正说到这一 特征。郭熙善写山水寒林,在李成的寒林之外,别构一种灵奇。他的树作鹰爪,石如鬼面,似乱云暗渡,于荒寒中多了一份萧森之感。

 

  喜画寒林雪景,成了中国画创作的一种倾向,其风气传至元季四家、清之四王和四画僧等,形成了中国画特有的荒寒境界。

 

  画家喜欢画雪,是因为雪具有和画家心灵密切相关的内涵,雪景是一种象征物。文征明说:“古之高人逸士,往往喜弄笔作山水以自娱,然多写雪景,盖欲假 此以寄其岁寒明洁之意耳。”恽南田说:“雪霁后写得天寒木落,石齿出轮,以赠赏音,聊志我辈浩落坚洁耳。”可见画家作雪景,并非只是为了强调冰天雪地的冷 寒,而是借雪景来寄托独特的思想。白雪连绵,荡尽污垢,在雪意阑珊中,画家追求不落凡尘的境界。画雪反映了画家的超越情怀。明王稚赞赵大年《江干雪霁图》 有“皎然高映”之趣,有“人在冰壶玉鉴中”之感,就是超越情怀而言的。清寒的雪景还表现了画家之远思。《绘事发微》说“凡画雪景,以寂寞黯淡为主,有玄冥 充塞气象。”雪为白,白为无,白雪提供了一片空无的世界。在这一世界中,致玄冥,通鸿蒙,有一种超越的用思。当代学者王伯敏在谈到元四家的创作风格时说: “他们的作品,尽管都有真山真水为依据,但是,不论写春景、秋景、冬景,写崇山峻岭或浅汀平坡,总是给人以冷落,清淡或荒寒之感,追求一种无人间烟火”的 境界。中国山水画在宁静氛围中,总有一种幽冷气息,总似有一种淡淡的忧愁在。画面大多取深深的崖谷、黝黑的山林、萧瑟的旷野、微茫的天空、兀立的孤雁,而 且墨分五色、以玄色代替天下无穷之色的表现方式,更加重了这种气氛,绚烂的世界被凝固成如冰的墨色,雍容富丽的色彩被汰尽,剩下的就是高寒水墨笔法所表现 出的高寒趣味了。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