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画《炙艾图》赏析
艺术的缘分,是需要时光的积淀和岁月的守望。
十多年前,我在瓷都景德镇珠山的一家瓷行中,见到一只青花瓶,器形饱满圆浑,尤其是瓶面上的青花瓷画,是“南宋四大家”之首李唐的《炙艾图》。我仔细观察了一番,觉得此瓷画是独具匠心、青幽翠蓝,功力不凡。
《炙艾图》是李唐传世的名画,原作现藏于台湾故宫,描绘的是在乡村路边的一棵大树下,悬壶济世的郎中正在为人用传统的艾炙治病,旁边有河水木桥。此幅瓷 画则将大树等景色舍弃了,重笔浓彩地集中展示了郎中炙艾的场景。一位头扎方巾,美髯飘拂的老郎中正手持长长的艾条,双目凝视,全神贯注地在病人后背穴位上 施炙。而病人则是裸背坐地的一位老翁,他面露疼痛的神情,张嘴呼叫。也许是炙烧之痛难以忍受,因而他面前的老婆婆正用力抓紧其双臂,瞪大眼睛似在安慰其忍 住。与三位老者相对应的是三位童子,郎中的童子正手拿膏药遮着半边脸偷着乐。中间的童子则用双手按着老爷爷的脊背,双眼一眯一张,看着郎中施炙。而那个最 小的童子则害怕地躲在老奶奶的背后,仅露出半张小脸。从而在紧张的气氛中,露出了盎然的童趣。
李唐的《炙艾图》是古典人物画中的精品杰作,而此幅瓷画亦笔触细腻精到,构图生动传神。六个人物的面部刻画个性鲜明,表情独特,极富戏剧张力。特别是线 条流畅飘逸而气势郁勃,衣服褶皱自然和谐,毛发晕染纤毫毕显。其细节反映亦一丝不苟,如郎中的药箱、医幡、人物衣服上的纹饰等,弥散出浓郁的南宋民俗民 风。当时,老板开价有些贵,我还是买下了,随后,老板说,本来还有一只斗彩的《炙艾图》,前些天被人买走了。如两只配对,是颇有看头的。
自此,凡是到瓷器店或是看瓷艺展,我都留心注意是否有斗彩的《炙艾图》,但都未能如愿。前不久,在上海一家古玩城举办的瓷艺展上,我的夙愿终于得到实 现。在进门的展台上,我一眼就看见了这只斗彩的《炙艾图》瓷瓶,从笔触线条及构图手法,尤其是落款的书法题字来看,应该说与青花的《炙艾图》是出于同一瓷 画家之手,线条勾勒精湛精微,造型描绘简朴准确,如果说青花的色彩特征是古朴雅致,那么斗彩的色调特征则是华美富丽,展示了不同的艺术审美效果。而此只斗 彩《炙艾图》的釉色做得颇为精到考究,层次丰富,渲染细致。人物均红唇白齿,脸色各异,诚如韩愈所言:“炙师施艾柱,酷若烈火团。”生活气息鲜活。而六人 的衣服色彩则是相映成趣,郎中衣服素色上印有青色团花,这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老婆婆的衣服则是黄底碎花,老翁的衣服是灰色红印花。郎中童子的衣服最鲜艳是 绯红色,具有夺人眼球的效应。而二位村童的衣服则是朴素的黑白相间。由于斗彩的层次叠加,分为斗彩、覆彩、染彩及填彩,整幅瓷画颇有立体的肌理效果,更赋 予了人物生命的气息。
李唐的人物画除了《炙艾图》外,还有著名的《采薇图》,该图反映的是伯夷、叔齐在殷灭后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饿死不食周粟的历史故事,人物造型亦十分精彩,我亦期盼着能收有《采薇图》的瓷画瓶。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