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岳:石刻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和谐发展

       “我会一直守护下去,保护好这些国宝。”6年前,53岁的于明强回到了农村老家,受县文物局招聘,他成了一名文物看管人员,负责看管安岳县石羊镇箱盖山上的华严洞,防止有人破坏或偷盗。

       距安岳县城东50公里的华严洞建造于宋代,如今已是集石刻文化与自然景观为一体的山岳型风景旅游区,内有开凿于北宋建隆元年(960)的华严洞和开凿于南宋嘉熙四年(1240)的大般若洞两大石窟,宋代造像159尊,历代碑刻题记24处。

       像华严洞这样保存完好并具一定规模和文物价值的石刻,安岳县内共有40多处,每一处都有专门的文物看管人员,他们24小时值班。设文物看管人员是安岳石刻的保护措施之一。

       日前,记者在安岳县了解到,为切实保护好石刻文物遗产,当地加大了人防、物防、技防等三防措施,确保重点文物安全,同时加强了文物执法、配合公安部门侦破文物案件。此外,近几年来,安岳石刻风化进一步加剧,当地旅游和文物部门正采取措施,破解风化石刻保护这一世界性难题。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华严洞内“华严三圣”造像。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毗卢洞景区内密宗第五代祖师柳本尊柳本尊的“十炼修行图”,

构图严谨,造像生动,通俗易懂,堪称精品。

       文化遗产

       摩岩石刻造像230余处 共10万余尊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被称为“中国民间艺术(石刻艺术)之乡”,全县69个乡镇无一没有石窟,现存摩岩石刻造像230余处、10万余尊、石刻经文40余万字。开凿年代从五代、唐宋延续至明清,并以“古、多、精、美”而闻名于世。

       有人做过测算,如果将安岳境内的佛像首尾相连,足足有5公里长。然而,提及“石窟造像艺术”,我国的云冈、龙门、大足石刻闻名中外,而业界堪称“国之瑰宝”的安岳石刻几乎被世人所遗忘。

       “安岳石刻在中国石刻史上具有‘上承云冈、龙门石窟,下启大足石刻’的特殊地位。”据安岳县旅游局局长、文物局局长刘毅介绍,安岳石刻是我国石刻艺术成熟和鼎盛时期的作品,具有很高的雕刻艺术价值,造像风格大多是体态丰满,雍容华贵的唐代风格,也有一些精细华美、璎珞盖身的宋代特征。

       据了解,毗卢洞“东方维纳斯”紫竹观音、卧佛院世界最长左侧全身卧佛和华严洞、圆觉洞“西方三圣”等是安岳石刻中的杰出代表。考证表明,卧佛院石经的刊刻年代属于盛唐,是目前国内发现最早的佛经石刻,卧佛沟是迄今国内发现最大的摩崖经窟,藏经洞内的《檀三藏经》是现存佛经中的绝版,均被尊为石刻艺术的珍品。

       据刘毅介绍,当地现存的石刻中有很多是安岳古代匠人的独创,他们凭自己特有的匠心、高超的技法和对生活的观察与理解,有许多大胆的突破。“安岳石刻多是民间佛教信众自发组织雕刻,因此少了很多封建政治色彩,偏向世俗化。”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卧佛院石经,其刊刻年代属于盛唐,是目前国内发现最早的佛经石刻。

       风化严重

       地方拟立法保护 安岳石刻重启申遗


       记者在安岳县顶新乡茗山寺石刻群入口看见10余尊造像头身风化严重,面目难辨,石刻群内多处大型石刻也已风化,留下了层层斑驳。这样的情况在别处也同样存在,圆觉洞、卧佛院等多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各处的摩崖石刻造像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风化和损毁。

       “很多石刻造像迎风面雕刻,风化近年来也在加剧,保护难度大。”安岳县文物局副局长唐文军告诉记者,针对安岳石刻加剧分化的现状,已启动立法保护工作,目前正开展立法前期的调研。

       为了更好地保护石刻,安岳县今年还成立了石刻保护所。“我们急需专业性的人才加入,但把关也很严。”唐文军介绍说,当地政府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人才投身安岳石刻保护,为石刻保护提出有效措施。

       周永强是四川大学考古专业毕业的研究生,他的日常工作就是奔走安岳县乡镇间,对分布在那里的石刻保护进行研究。今年,周永强在对圆觉洞两尊大型佛雕旁的石壁进行清理时,发现被潮湿的青苔掩盖的两片题记,他通过查阅资料,这两处为新发现,此前无文字记载。

       几年间,周永强在安岳境内,新发现的石刻题记、铭记已经超过100余处,其中还有清代书画家徐观海的石刻诗文。“近期安岳石刻方面的题记、铭记将结集出版,这些新发现的正在加进去。”周永强向记者透露。

       据悉,安岳县还在今年重启了安岳石刻的申遗工作,恢复了安岳石刻申遗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并力争年底前将安岳石刻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安岳县卧佛院内世界最长左侧全身卧佛。

       保护开发

       打破交通瓶颈 打造全域石刻文化生态旅游


       9月14日,安岳县“旅游强县”研讨会在成都召开,会议提出开发全域石刻文化生态旅游产业,打造中国柠檬国际石刻文化旅游中心。

       研讨会上,安岳县与四川出版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致力于安岳石刻保护,并将规划安岳石刻文化旅游综合体、石刻文化主题博物馆等项目,孵化石刻文创产品等。

       因为安岳石刻分布广泛,交通曾是限制石刻观光旅游的瓶颈。目前,安岳正大力推进“旅游畅通升级工程”,县城至卧佛镇的旅游直线通道卧佛路项目建设正有序推进,毗卢洞至华严洞的观音大道工程已全面完成,同时进入国家重点文物景区的公路都在规划建设。

       同时,随着成渝高速全线贯通,沿途的安岳县至成渝两地车程缩短到了一个半小时内,外地游客到安岳更加便利。今年底,资阳市将与成都市联合推出旅游年卡,届时成都市民凭旅游年卡即可参观安岳石刻的圆觉洞、卧佛院、毗卢洞等景观,感受“东方维纳斯”紫竹观音等安岳石刻的魅力。

       当前,安岳正以建设“国际石刻文化旅游中心”为目标,加快推进石刻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向保护性开发转变,全面推进文物保护、陈列展示、环境提升、配套设施4大工程和实施景区建设工程。

       资阳市副市长、安岳县委书记许志勋表示,安岳将坚持立足成渝、聚焦西部、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发展取向,以石刻观光、柠檬养生、休闲度假、宗教朝圣为发展重点,着力做精旅游景区、做响旅游品牌、做大游客总量、做实服务体系,全力推动安岳旅游业全面提速跨越发展。
责任编辑:小田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