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钧粗犷有余精细不足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绚丽多彩的钧窑瓷器是我国古代北方地区的重要瓷器产品之一,历史悠久,驰名中外,历来被人们所珍视。多年来在今河南、河北、北京、山西、陕西、山东、内蒙古、辽宁、江西等地考古发现的元代墓葬、窖藏、城市居民遗址或古代贸易沉船中都经常发现钧窑类型的瓷器或者瓷片标本,这表明钧瓷在元代仍是一种广受市场欢迎的产品,元代钧窑的生产规模和影响也因此进一步扩大。迄今,考古调查或发掘的烧造钧窑类型瓷器的元代瓷窑遗址除禹州钧瓷原产地外,在北方许多省区及南方一些省区都有发现。

 

  元代钧窑制瓷生产极为兴盛的同时,在产品造型、胎釉特征、装饰风格等方面与前代宋金时期相比也有了一些新的变化,展现出自身的时代风貌,因此今人对钧窑这一时期的产品常有“元钧”的称谓。

 

  元钧瓷器造型仍以民间日用的碗、盘、碟、瓶、罐、炉等为主,此外还有高足杯、洗、钵、大盆、执壶等,造型风格有着元代瓷器的普遍特点,常见形体高大之器,胎体也多比较厚重。

 

  在制作工艺上,元钧的胎土淘洗多不够纯净,含杂质多,胎体烧结也不充分,胎质显得较粗,胎色除典型的铁褐色之外,因产地或原料差异也见有灰白或土黄等色。此外,由于拉坯修足工艺不够精细,碗、盘、洗、碟等器的外底中心常有脐状凸起,俗称“鸡心”,这一特点在元代其他瓷窑产品中也常见到。

 

  在釉面特征上,元钧器施釉普遍较厚且多有垂流,有的流釉严重有如蜡泪,釉面多见明显的气泡和棕眼,多数器物外壁施釉一般不到底,足内则基本不施釉,常见釉色除典型钧瓷的天蓝、月白等色外,还有青灰、青绿、酱色釉等。

 

  元钧器的装饰以素面为主,前代流行的窑变铜红彩斑装饰虽仍有使用,但比金代减少,彩斑的数量也不多,与釉面的融合时有欠缺,不似宋金时期钧瓷上的彩斑浸润自然。此外,少数元钧制品如三足炉等亦见以塑贴或镂雕手法饰有龙、兽面或折枝朵花等装饰。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