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义蛐蛐罐精品收藏集锦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北京琉璃厂老古玩商中曾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六个子玉蛐蛐罐能换一对道光官窑粉彩龙凤碗。”别小看这一只小小的蛐蛐罐,它的收藏价值可是不菲。

 

  蛐蛐罐有瓷制、陶制、玉制、石制以及漆器制品。而最有价值的,是瓷制和陶制两种。蛐蛐罐的制作工艺分南北两个流派,北方罐制作较粗糙,壁厚,形状单一,花纹少;而南方罐形状繁复,花纹多,做工极为精致。目前存世最早的蛐蛐罐,是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大明宣德年制仿宋贾氏珍玩醉茗痴人秘制”蛐蛐罐。

 

  蛐蛐罐按种类一般可分为斗缸(小底大肚,斗蛐蛐时用)、盆(饲养罐)、配罐(蛐蛐配种时用)、叫罐(养蛐蛐冬天听叫声时用)。多年来,东丽人王学义制作的蛐蛐罐早已被圈内人氏广泛认可。他师从于民国知名制陶人郭景生。受其传授,再加之自己的勤学苦练,精益求精,几十年间在他不断的摸索中,已形成了从选泥、淋泥、揉泥、制坯、修整到烧制的一整套制罐工艺。王学义制做的陶罐广泛吸收了各个时期的民间制陶工艺,他制作的蛐蛐罐颜色上有白罐儿、果皮绿、黑色;工艺上更是融会了浮雕、镂空、镶嵌等多门技艺。王学义可以制作20余种蛐蛐罐,其中除了一些传统经典款以外,他还设计了许多造型各异的蛐蛐罐,深受圈内人氏的欢迎。主题雕刻罐就是王学义的创新品种。他突破蛐蛐罐固有的简单造型,在罐体的造型和装饰性方面做了一定的改进。王学义雕刻蛐蛐罐,多以龙、荷花、八骏图以及水浒英雄等内容为表现主题。蛐蛐罐品相端庄,手感细腻,加之窑火到位的话,往往被收藏爱好者视为极品,这样蛐蛐罐便从民间把玩一下子提升到了亦可把玩也可收藏的行列。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