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大英博物馆百物展”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自6月29日开展以来,“大英博物馆百物展”似乎比今夏上海的天气还热。10月8日晚,部分热心观众、展览工作人员和各界嘉宾聚集在上海博物馆,与“大英博物馆百物展”共度最后100分钟。随后,这个举办7年、巡回全球9大城市的现象级展览将离开上海。

   “十宗最”一一揭晓

   “大英博物馆百物展”在上海的101件展品,每一件都说不尽道不完。上海博物馆通过网络调查,在这101件展品评选出“十宗最”。其中,刘易斯棋子被评选为“最呆萌的文物”。它们是大英博物馆最著名的中世纪藏品之一,也是《哈利·波特》电影中会打架的国际象棋的原型。这些棋子表情生动,大多数都是瞪着大大的眼睛,被人们称作“表情包”。

   佘盆梅海特内棺被评选为“最瘆得慌的文物”。夜场观众排着长队进入展厅后看到的第一件文物,竟然是一具来自大约2600多年前的古埃及女性棺柩,不免有些“瘆得慌”。不过,正因为这件文物的神秘,自展出起便总是被参观者包围,期待解开一个个谜题。许多孩子都表示,这是他们最喜欢的展品。

   奥古斯都头像被评选为“颜值最高的文物”。这位罗马帝国的第一位君主有着英俊的脸庞、高挺的鼻梁、深邃的双眸。他活了76岁,但目前各地所发现的奥古斯都雕像,却没有衰老痕迹,一如既往的“高颜值”。

   印度河流域印章被评选为“最不起眼的文物”,这些公元前2500年—前2000年间制作的印章上的符号至今无人解读,但这些小小的印章,让印度河流域的古老文明重新为人所知。

   此外,喀帕苏斯女性雕像当选“最具原始气息的文物”,墨西哥仪式用球赛腰带当选最匪夷所思的文物,莫切武士造型壶当选“最freestyle的文物”,希伯来星盘当选“科技含金量最高的文物”,信用卡当选“最意想不到的展品”,二维码则当选“最具创意的展品”。

   周边文创产品热销

   102天,38.4万余人次观展,平均排队时间4个小时。29个夜场,迎来3万多人次参观。国庆假期中的10月3日,迎来了展出以来最高日客流量4384人次。

   74岁的马雅君是“大英博物馆百物展”最后一位观众。她一头白发,盛装打扮。“我退休后每周都到博物馆来一次,每次来都穿着自己最喜欢的衣服。从6月开始,这个展览我来了好几次了,能成为这个展览的最后一个观众,太幸运了。”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李峰表示,参观“大英展”的观众大都有备而来,在现场为孩子细致讲解展品背后的故事,折射出市民文化素养的逐步提高。

   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认为,“大英博物馆百物展”在上海之所以成为现象级展览,很重要的原因是这场展览的气质与上海这座城市向卓越的全球城市迈进的步伐相吻合。“在展览策划中,上海博物馆的专家和大英博物馆专家同台唱戏,合作布展,他们眼神中透露出的专业和自信决定了展览的成败。”

   当然,展览的成功离不开对每一个细节的精益求精,也离不开每一个幕后工作人员的努力。无论是应对大客流的安保措施,还是志愿者的组织和公共教育的进行,都为未来上博举办大型展览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值得一提的是,上博文创团队共研发180余种系列化文创产品,累计销售额达1700万元,是以往特展的5倍。文创产品的热销,让展览与更多的参观者建立了一种新型关系。“如果今年要评选全球最忙的博物馆,我想非上海博物馆莫属了。”杨志刚说。

   据悉,“大英博物馆百物展”落幕后,上海博物馆将于近期推出三场精彩展览,包括山西博物院藏“古代壁画艺术”展、俄罗斯国立特列季雅可夫美术馆“俄罗斯巡回画派”展、“贵霜王国的信仰与艺术”展。
责任编辑:小田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