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翡翠原料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翡翠原料相当神奇,它有各种形状,各种外皮,各种大小,各种质地,各种颜色。有的原料被切开很多片,内部的质地、颜色一览无余,这种料称为“明料”,风险较小。有的原料仅在一头切一个小盖,只能从切口处看原料的质地,仅能从外皮的表现推测内部的情况。有的原料则仅在身上磨上几个小“窗口”(或称“门子”),质地、内部的颜色走向则完全靠一些皮上的“表现”去推测,窗口有绿不见得内部就有绿。如果连“窗口”都没有一个,那这种“蒙头料”是连行家也不敢去碰的,偏偏有外行在别人的游说下勇敢出手,买下之后切开来里边没有颜色,投资成本顷刻间化为乌有。用老行家的话说这是“料不会骗人,但人会骗人”。

 

  有的原料非常大,重达一吨以上,大到可做桌子、椅子。有的原料非常小,小到很多块料装在一个小塑料盒中。大料不见得值钱,可能质地粗糙,颜色浅淡,色脏裂多,只能做些低档大摆件或处理成B货翡翠,行家称之为“桩头料”,常常是一公斤几十块钱。小料不见得价低,火柴盒大小的一块料中如果能出一粒上好的戒面,那价值就在万元、十万元以上了,算下来一公斤要几百万元。翡翠原料很多,一次拍卖会上拍的原料有两千多份,上万块料堆放在院子里,但其中的好料非常少,带高绿颜色的首饰料也就有十几份,重量所占比例可能仅是万分之一。这就能解释有些朋友常问的问题:“为什么都是A货翡翠,有的价值几十万、上百万,有的在市场、路边的摊位里才卖几块钱、几十块钱?”这也能解释“并不是所有的A货翡翠都具有收藏价值,仅有那些存量非常稀少,质量非常高的翡翠才有收藏价值。”有的原料外皮为灰、黑色,很脏不好看,内部的质地也相当粗,但是这种不起眼的原料中如果有绿脉出现,绿色部分往往水分好,行语叫“龙到处有水”,那这块料的价值就相当可观。虽然仅是一条细脉,却能出很多颗戒面。有的原料看起来非常漂亮,但做出的成品却非常普通。翡料多集中于原料表皮或顺裂理深入,多为棕色、土黄色,颜色鲜艳的纯黄、纯红很少,种好的更少。紫色多分布在原料内部,一团团一块块地分布,紫色地方往往种较差,结晶颗粒大。如果拿紫料和种色好的红翡料,紫色更多。

 

  墨翠的原料不多,块体也不大。墨翠是近年价格上涨最快的原料之一。数年以前,一个朋友曾花800块买了块墨翠原料,能出两、三只手镯,六、七件花牌,现在仅一个墨翠花牌卖价就在千元以上了。

 

  白玻璃种翡翠外皮多是极细的白砂皮,虽然白玻璃种没有颜色,但买料者依然要赌石料内部是否多白点,质地是否如切口一样细腻。如果结晶颗粒变粗或是出现大面积白点,那这块玻璃种料的价值马上大为缩水。从1998年到现在玻璃种原料的价格上涨有20倍以上,成品价格的上涨还将继续。

 

  翡翠原料变化莫测,常常使人一夜暴富或是一夜破产,这中间的故事太多了,没有永赚不赔的神话,只有当你输得起的时候,你才能去赢。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