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烈士纪念馆 下个月崭新亮相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龙华烈士纪念馆,从上海这座城市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社会中所处重要地位、所肩负使命来选择历史事件,再从历史事件带出相应人物,完成英雄城市、英雄人物、英烈精神的三维统一,既真实深刻呈现历史又体现时代精神和上海精神。

 

  今天是中国烈士纪念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你心中的英雄是谁?你追寻的英雄情怀是什么?都能在“升级版”龙华烈士纪念馆中寻求到自己的答案。位于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中央的龙华烈士纪念馆进行了20年以来的第一次整修,完全重新打造,将在10月16日正式开馆。

 

  新增十多位当代英烈

 

  上海是座英雄城市,孕育无数英雄,英烈精神一直在激励着后人。

 

  经过半年紧锣密鼓的整修后龙华烈士纪念馆即将掀开神秘的面纱。改造一新的龙华烈士纪念馆陈展面积约6000平方米,分为上下两层,展览共分为8个部分。陈展256位上海英烈人物,1500余张照片、400余件文物、史料以及百余件艺术品,“转化”为一首“英雄壮歌”传递给观众。

 

  一件弹痕累累的羊毛背心,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但是仔细看,会看到数个弹孔。它是左联五烈士之一的冯铿女士,一针一线为丈夫许峨精心织成的。尽管许峨十分喜欢,但他执意要冯铿穿上御寒。而就在1931年最冷的冬日里,冯铿被捕了。带着自己对丈夫和丈夫对自己的爱,她抵御住了严寒和比严寒还冷酷的敌人。直到那从黑暗深处射出的无情的子弹,将这真爱洞穿。苍天有泪,20年后,又正是这一件羊毛背心,让许峨认出了冯铿,二十四烈士也同获昭雪。

 

  龙华烈士纪念馆馆长薛峰透露,在推进改陈的工作中,感悟到民族的精英在这个民族发展的过程中,永远都是高标和引领者。因此升级版的龙华烈士纪念馆里新增了十几位当代英烈:“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在上海改革浪潮中各条战线涌现出的一大批勇于开拓创新的典型人物——邹碧华、汤庆福等。

 

  融入当年历史感受英烈

 

  龙华烈士纪念馆里不仅仅是简单的人物肖像简历加照片、文物,在多媒体音乐声中,那些在上海厚重的红色文化和历史中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烈士“活生生”地出现了。薛峰透露,龙华烈士纪念馆里,多媒体展项22个,在营造出的多感观环境里,你可以去听、去看、去参与,让你融入当年的历史,全方位去感受英烈精神。

 

  在二十四烈士雕塑剧场里,围绕二十四烈士的动人故事在这里上演,二十四烈士的雕塑“活”了。薛峰透露,这个剧场是上海美术设计有限公司、广涌文化、上海音乐学院、中国舞蹈家协会、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中的大量艺术工作者共同跨界打造。用现代舞的形式表现英雄的事迹和精神,在纪念馆陈展上,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探索和突破。

 

  多媒体魔屏记录英名录

 

  不仅如此,这里还有一个容量更大的虚拟纪念馆,在观众休憩区前方的墙上,设置了目前最大的多媒体魔屏展项。它显示的内容有三类,分别是:上海15085位烈士的英名录、龙华馆藏以及上海重要革命遗址。屏上所有的信息点都可以点开,看上去是一面屏幕墙体,其实际容量远远超过一个纪念馆,可以在这里自由观看比整体展览更多的内容。

 

  另外,首创的《英名犹在》展项,将英烈的名字以大的体块,拼成墙体,用机械的方式,此起彼伏,给人一种特殊的视觉感受。

 

  口述屏讲述英烈故事

 

  在改陈一新的龙华烈士纪念馆里,69块口述屏散布在各个展区,每到一处都会有烈士的后代向观众叙述烈士们的故事。

 

  为了让那些现在活着的烈士后代来亲口讲讲那些烈士,从去年年底,龙华烈士纪念馆陈列部的十几位工作人员梳理出了纪念馆里所有英烈的后代联系方式。走出上海,走近英烈的后代,用视频、声音记录,传承一份革命精神。这近半年来,工作人员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去追寻烈士的精神。湖北、江苏、浙江、安徽、广东、海南等九个省,保定、石家庄、常州、常熟等37个市,采访了将近百位烈士后代。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