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管理出土文物 活化利用考古成果

  编者按:2017 年8 月2——4 日,由中国考古学会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信息资料中心、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共同主办的“考古资料与库藏文物科学管理和活化利用研讨会”在河南郑州召开。

  考古资料与库藏文物科学管理和活化利用是适应新时期形势学科发展的要求,系统梳理文化资源,服务社会大众,让库藏文物活起来的重要举措。考古资料与库藏文物的科学化管理与利用应与田野考古发掘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从文物考古事业的发展和学科建设要求的角度,都应该大力加强考古资料与库藏文物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与精细化建设,并努力推进考古资料的活化利用。本报特精选会议精彩论文刊登,也希望能引起更多的思考和讨论。

  各级文物考古研究机构承担着各地的文物普查、考古调查、勘探、抢救性发掘等工作,每年在考古调查发掘工作中都会采集、出土大量文物标本。考古发掘部门也在不断完善、改造提升文物库房,保护管理好珍贵的出土文物,为考古发掘报告的整理和进一步的学术研究提供服务。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让文物活起来的”指示,在保护管理的基础上,也要发挥好文物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考古发掘单位应如何保护好、管理好出土文物呢?笔者拟以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在具体工作的一些做法谈一下认识。

  济南市考古研究所成立于1997 年,二十年来完成百余项抢救性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工作,出土大量的珍贵文物。为保护好、管理好这些珍贵历史文化遗产,所里不断改造提升文物库房的软、硬件设施,利用各种机会学习博物馆和其他省市考古发掘单位文物库房管理的先进经验,通过宣传、展览等形式开展公众考古活动,使珍贵文物、考古成果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逐步探索一条适合本单位发展的有效管理途径。

  科学管理规范有序

  文物库房管理是考古发掘单位一项重要业务工作,也是一项既繁琐又十分复杂的工作,更是一个科学的保护、合理的使用、严谨的复制过程。从入库、保管、保护修复、研究利用等各个环节,济南市所一直在不断探所标准考古文物库房的规范化管理的途径。

  首先,设施投入完备。将四层办公楼中的两层辟出为库房,面积900 平方米。在库房空间的规划上,一层为展示性库房—济南考古馆,一层为传统封闭式库房。配备摄影室、修复室、绘图室。为保证文物安全,2017年专门增建了电梯。进入库房要经过五道关口,层层设防。专职保安,24 小时巡逻值班。安装监控系统、红外报警、门禁、烟感系统等技术设施,监控平台对库房内的所有情况都能进行实时记录,在文物集中进出库或重大活动时,都将监控内容刻盘保留以备查阅。目前正设计建设监控中心,进一步提升安全保护的水平。

  其次,完善文物库房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人员进出及文物出入库均进行详细登记,包括时间、人员、具体事项等,必须经所主要领导审批同意。目前正酝酿起草规范化管理细则,将库房管理的每个方面、每个步骤、每个环节都力求标准规范。库房管理人员4 人,2名主管,2 名协管。建立《济南市考古研究所文物数据资料安全管理规定》,严格执行保密制度,妥善保管文物普查数据和文物档案资料。每周对文物库房进行清扫,为出土文物创造良好环境。

  第三,采购新型文物橱柜。文物存放柜架的科学性、适用性是快捷、安全地提取和保管文物的基本保障。文物库房有文物架、封闭式橱柜、玻璃橱柜、展示柜、文物囊匣等,满足多样化的需要。文物架为多层开放式,主要放置大型陶器和存放陶、瓷片等的周转箱。封闭式橱柜主要存放完整以及修复的器物,可以隔离灰尘保持文物清洁。玻璃橱柜每层的间距较小,主要用来存放挑出的精美瓷片以及相应的器物,可以一目了然。以上柜架金属材质,稳定性好,型制统一,搁板均为活动式,可自由调节每层的高度,以便适应体积、高度不

  同的大小器物。封闭式橱柜和玻璃橱柜搁板为樟木材质,能起到防虫的作用。展示柜主要在济南考古馆中,内放三层阶梯式展托摆放文物。对200 多件珍贵文物,量身定做了文物囊匣,内部软包为脱酸材料,进一步提升文物保护的微环境。

  第四,收藏空间上体现适用性。大部分柜架依墙而立,在室内中间放置的橱柜背对背安装,既保证安全稳固,也在中间隔板撤去后,便于文物的展示。即使在封闭式库房,文物柜架也能满足展示的需要。排列放置文物按发掘时间-出土单位为顺序,结合器物质地、类别、体积大小情况,多次试排后才正式上架,达到兼顾管理、美观、节省空间的多重效果。每一个出土单位的文物,不分质地,集中存放,体现出文物之间的共存关系,便于管理、提取和研究,这应是考古所文物库房与博物馆文物库房最大的区别。

  第五,文物库房帐本分原始帐本和电子帐本,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在采集文物信息时,先登记在原始帐本上,之后再录入电脑形成电子帐本及文物信息卡,避免在录入中产生的手误以及电脑出问题时,保证数据不丢失。现在,文物信息完全按照一普的要求进行采集,信息数据规范。库房配备有专业服务器,妥善保管所有的文物档案信息。

  第六,正在设计建设文物库房管理信息系统。文物库房数字化建设是大势所趋,在多方调研的基础上完成《文物库房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方案》,一期目标是实现录入登记、查询、删除、修改、出入库登记、审核、统计、批量处理等。在系统设计上实行三级类目管理,以工地、遗址、碑刻集中地为一级类目,以墓葬、探方、探沟、灰坑、井等为二级类目,以器物、碑刻为三级类目。三级类目试行层级管理,又可独立查询、维护,每级类目的节点都可作为存储单位存储文字、图片、视频。对每件文物的修复、借展、专家评审意见、研究成果、发表的研究论文等信息也记录档案,符合考古发掘单位的工作特点。

  活化利用成效卓著

  文物是历史文化的记忆,也是民族基因的载体。对一个城市来讲,让文物活起来可激发广大市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认同和热爱,也可丰富城市精神、激发正能量、增强软实力。为此,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做了不懈努力。

  首先,大力宣传。近十余年来,济南市考古研究所通过报纸、电视、展览、宣讲向社会宣传两千余次,多形式、多渠道把考古成果向社会公布,弘扬济南的历史文化,宣传济南文物事业所取得的成绩。为更好地将文物考古知识惠及民众,先后与大众日报、济南时报等媒体联合推出“考古探秘”系列,对重要的考古发现进行连载,社会反响强烈。与市博物馆推出“牵手文明”流动文化巡展、“济南考古知识”讲座,使更多的市民了解济南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极大增强了市民的文物保护责任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其次,举办展览。近年来,共举办“洛庄出土文物精品展”“县西巷出土佛教造像展”“建国六十周年文物精品展”“泺源华章——济南城市考古成果展”“济南城市考古暨古建筑保护图片展”“济南十大考古发现图片展”“济南抗战遗址图片展”等十余次展览,努力让文物活起来。精品文物先后参加美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的展览,扩大了国际影响。洛庄汉墓出土当卢入选《齐鲁瑰宝》展,省博物馆首次展出后,在省内八地市相继展出,并参加2017 年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秦汉文明”展。在举办展览的基础上,先后出版了《济南考古》《济南考古图记》等图书。

  第三、建立考古馆,推出《济南城市考古展》。济南考古馆面积430 平方米,从近年来老城区50 余项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中选取了850 余件(套) 文物精品展,绝大多数文物为首次向公众展示,以发掘工地或墓葬为单位进行密集性展陈。时代跨度自9000 年前的后李文化一直到清末民初,系统展示出济南地区的历史发展历程。同时,微型探方、巨幅实景发掘油画、勘探体验、考古工具展示、墓葬复原、地宫复原、佛教造像区等内容,以专业视角丰富了考古馆展陈内容。而文物三维展示、航拍、墓葬三维复原、考古流程动画等先进

  技术手段的体现,使考古成果的展示更加全面、立体、生动,让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力求在有限的展示范围之内,全面展现出济南古城的发展历史。

  考古馆的体验式展示也是展览形式的一种创新,以传承地域文化为根本,在与市民保持良好互动的同时,以现代的展示概念与技术,营造浓郁考古氛围,让市民身临其境感受考古工作,弥补了山东省在考古展方面的空白。济南考古馆的设计理念是既要满足专家学者研究、学术界的需要,也要让普通群众可以进得来、看得懂。通过各种手段,把考古的神秘感面纱揭去,将考古的工作程序、工作特性用群众可接受的方式介绍给他们,使更多的人了解考古工作、了解考古工作的艰辛。

  济南考古馆为济南市开辟一处新的了解济南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历史的文化景点,一处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学实践教学基地,成为宣传济南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保护研究广泛深入

  济南市考古研究所一直秉承深入研究也是一种保护的理念,因为只有对每一件文物全面、充分地了解,才能更好地管理和保护。因而,在各项工作中广泛采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广泛开展合作研究。

  首先,在考古资料提取方面,在山东省率先使用航拍、三位扫描等技术,并逐渐普及,与RTK 测量、照相、录像等工作一样成为田野考古的一项操作规程。对漆木器、破碎的陶器、铜器等在考古工地即开始针对性的保护。

  其次,在文物修复方面。每年有计划对陶、瓷器等进行修复,这已经成为单位的一项常规工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大辛庄遗址出土的206 块铜器碎片,经修复后,成为高53.5 厘米、最大直径35 厘米的大青铜鼎。

  开展专题保护项目。与山东大学联合对章丘小荆山遗址出土石器、植物进行考古分析。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联合开展的全国首个大型铁器修复项目《济南魏家庄遗址出土铁器保护修复项目》顺利结项,在首届考古学大会获“考古资产保护金尊奖”, 在2015-2016 第四届影响济南年度文化人物文化事件群众文化活动评选中,被评为影响济南年度文化事件。目前正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联合开展“洛庄汉墓出土铁器维修项目”, 和省文物保护中心合作的刘家庄遗址出土商代青铜器修复方案也获得了国家批准,洛庄漆器保护项目也在进行中。

  第三,在文物研究方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大学等联合开展商代玉器对比研究,对80多件(套) 出土玉器,通过拉曼光谱仪、红外光谱分析仪进行信息采集,对其成分进行检测。通过检测发现,济南化纤路元代墓出土的玉卧马为翡翠材质,将翡翠的使用历史提前至元代,为翡翠进入我国的时间提供了新的研究资料。与山东大学联合对刘家庄、大辛庄出土118 件青铜器做X 射线荧光分析,检测器物成分,对器物的产地来源以及流通进行分析。另外,还对104 件珍贵文物进行三维信息采集,并制作演示视频,在济南考古馆进行展示性播放。

  第四,在相关资料保存方面。考古图纸、文字等资 料全部电子化,原件建档保存。器物、工地图纸全部扫描制作成满足发表的格式,发掘记录全部录入电脑,统一保存到所里的大型服务器中。这样,发掘报告编写效率和质量大大提高,基本能在一年完成发表。

  (作者单位:济南市考古研究所)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