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考古专家走出国门 发现俄罗斯哈卡斯首个旧石器时代遗址
2017-10-05 23:04:51 来源: 重庆晨报 已浏览次
大量的石制品散落在遗址之中,它们诞生在距今1.2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在我市考古专家的手中,这个埋藏着旧石器时代古人类秘密的遗址,被慢慢的揭开了神秘面纱。
这并不是属于我市的某个旧石器时代遗址,它位于数千里外的俄罗斯西伯利亚平原上。它的发现,填补了俄罗斯哈卡斯共和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发掘工作的空白。而完成这一切的,是受邀前往俄罗斯的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
三峡库区丰富考古经验打动俄罗斯
为什么远在千里之外的俄罗斯会专门来到重庆,邀请我市的考古专家前往西伯利亚进行考古发掘?究竟我市的考古力量哪里吸引了俄罗斯呢?
刚刚结束了考古工作回到重庆的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工作人员说,打动俄方的,是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的三峡库区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在为期十余年的持续发掘中,一个个埋藏在三峡库区淹没区内的地下遗址、墓葬被完好地展现在了世人面前,我们对历史的尊重,对文物的尊重,打动了俄罗斯。”
此外,中国考古专家们对地层年代的精确判断,也是让俄方赞叹不已的绝技之一,“在考古中,越是文明发达的国家,历史地层的判断越困难,因为层层叠叠的地层会有不断打破的现象出现,所以每一个中国考古队员,都学会了一套丰富的地层判断经验。这样的经验,也让俄罗斯人赞叹不已。”工作人员说,准确地判断地层,才能准确地翻阅历史这本浩如烟海的“巨作”。
而近年来,市文化委加强了一带一路沿线的文化服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了包括文化艺术团队互访、文化旅游、考古发掘等各方面的合作。因此,最终促成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与俄罗斯的合作。
8月16日,应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考古学与民族学研究所的邀请,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派出专业技术力量赴俄罗斯,与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考古学与民族学研究所共同组建联合考古队,对俄罗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和哈卡斯共和国境内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古代岩画和青铜时代墓葬进行了调查、试掘、测绘和拓片等相关田野工作。
吃面包加牛肉罐头、茶叶当蔬菜
相较于在中国境内的考古,这次让我市考古工作者们最为头疼的,就是每天的伙食了。在广袤的西伯利亚平原上,人们都是以游牧为生,这样的生活习惯,让考古队很难在遗址点附近找到驻扎的人家。
“我们在国内考古,最多步行几公里,就至少能找到一户人家,因此,我们大多会租用农户的房屋进行驻扎,而这次在俄罗斯进行考古发掘的地方,一眼望去全部是大草原,除了队员们,极少能见到普通的居民,所以,帐篷成了我们每天休息的唯一去处。”
这还不是最让他们不习惯的,双方的饮食习惯不同,才是最为头疼的问题。“中国人习惯了吃大米、馒头,也习惯了每一顿都有蔬菜;而在俄罗斯,因为远离人烟,这样的饮食习惯根本得不到保障。”
因此,考古队员们开始和俄罗斯考古工作者一样,顿顿吃上了面包和牛肉罐头,“每一顿都是这样的伙食,确实很考验我们的胃。”
而没有蔬菜,更是巨大的挑战,茶叶成了蔬菜的替代品。为了解馋,考古队员们几乎人手不离一杯热茶。“热水是有的,从重庆带去的茶叶就成了我们每天的 蔬菜 了。”
首次在哈卡斯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址
旧石器时代遗址的野外调查、试掘是本次联合考古的重点。近年来,西伯利亚相关旧石器时代遗址的考古发现为研究晚更新世晚期古人类的迁徙与扩散、石器技术组织的发展与演变提供了大量实物资料,成为国际古人类学和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的热点。
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中俄联合考古队对马特盖奇克遗址和卡缅内伊洛卡遗址进行了试掘工作。马特盖奇克遗址位于哈卡斯共和国境内叶尼塞河支流阿巴坎河右岸的二级台地上。这次试掘出土了以燧石、火山岩、石英岩为主要原料的小型石制品。从加工技术上来看,主要以锤击法为主要剥片方式,结合石制品特征和阶地埋藏环境推测其年代不晚于距今1.2万年。
工作人员说,这是首次在哈卡斯共和国境内的阿巴坎河流域二级阶地地层中发现旧石器时代遗物,扩大了叶尼塞河流域旧石器时代遗址的空间分布范围,填补了该区域旧石器时代考古发掘工作的空白,为认识古人类的迁徙与扩散,探究石器技术的更新与演进、阐释人类适应方式的变迁与发展等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而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水电站水库库区库尔塔克左岸台地上,我市考古专家还发现了另一处更早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卡缅内伊洛卡遗址。在这里,考古专家们试掘出土了以燧石、脉石英等原料加工的小型石制品,其工具加工方式多变,有向背面加工、向腹面加工和错向加工等几种手法。从埋藏环境与地层叠压顺序判断其年代不晚于距今2.4—2.8万年,此次考古发掘为研究叶尼塞河流域旧石器时代晚期考古学文化增添了新材料,对于认识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群的迁徙与交流,技术组织的发展与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将联合启动对叶里塞古城考古工作
除了对旧石器时代遗址的考古工作外,联合考古队还对位于哈卡斯共和国境内乌斯季索斯塔加尔文化墓群进行了调查、测绘工作。塔加尔文化(Tagar Culture)是南西伯利亚青铜时代晚期至铁器时代早期文化,年代约为公元前7世纪—公元前1世纪,分布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哈卡斯共和国和克麦罗沃州东部等地区,以前苏联著名考古学家吉谢列夫在米努辛斯克附近的塔加尔岛发现的大石板墓命名。
联合考古队使用全站仪、GPS等测绘设备结合地理信息技术对乌斯季索斯塔加尔文化墓群进行了首次测绘工作,为塔加尔文化石板墓群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为制定下一步考古发掘计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第一次的联合考古已经结束,而俄方又看中了我市考古专家们对古城址的考古经验,“最近我们正在对云阳磐石城、奉节白帝城、万州天生城进行考古,在这些考古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吸引了俄方的考古专家们,经过初步洽谈,接下来,我们还将组成联合考古队,对俄罗斯的叶里塞古城进行考古发掘工作。”工作人员说,这也就意味着,我市的考古工作者们,将会和俄方进行更多方面的考古合作工作。本报记者 李晟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