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彩凤首壶:丝绸之路繁荣贸易的佐证
三彩凤首壶,唐代文物,1972年12月于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出土。壶高31厘米,口径4厘米。胎呈白色,直口、细颈,口颈相交处作一凤首,凤眼圆睁,神姿英发。椭圆腹,高圈足。凤冠长伸至腹为柄。腹部两面的中央雕塑着凸起四瓣形的团花,圆形器座上还雕塑着垂莲瓣纹,并且精细地刻画出头部额下的毛羽、花瓣的脉络。器身各部位,交错地施绘鲜亮的赭红、黄、青三种釉色,自上而下有十层纹饰,用模印、堆贴、刻划技法加以表现。线条柔软流畅,色彩富有变化,极具美感。壶体呈杏仁状,形体庄重,特别是细颈溜肩,降低了前代饮酒器皿的重心,外形更加稳重大方,可以说开创了执壶器皿的先河,这种器型一直影响到后世的执壶的造型,是唐三彩中极为罕见的艺术瑰宝。
甘谷县出土的唐三彩凤首壶,是唐代甘肃天水凤文化的见证。同时,三彩凤头壶的造型明显受到当时波斯萨珊王朝器型的影响。萨珊是3——7世纪波斯(今伊朗一带)的一个王朝,其疆域从幼发拉底河一直延伸到兴都库什山脉。三彩凤头壶的造型很明显受到了波斯萨珊王朝器型风格的影响,而整个壶身除口沿、颈部和圈足外,布满的联珠纹饰也是波斯萨珊王朝时期常用的一种装饰。所谓联珠纹,就是以连续的、大小相等的圆珠,构成圆形或菱形的空间, 在这些空间内装饰鸟兽、人物、花草等主体纹饰, 并由此或横向、或竖向联成条状,形成二方连续边饰,或上下左右加辅纹,构成四方连续图案。一般来说,联珠纹样中心的主纹图形有两种构成形式:一是大都无辅饰的单独纹样,线条直观简洁;二是以二、四、六偶数出现的对称形图案,或旋转对称,或左右对称,显得庄重、稳定,富于美感。萨珊波斯的装饰图案中的联珠纹样,对唐朝及以后各代的装饰风格影响巨大。这种图案在公元6——7世纪的中国北方地区最为流行,除装饰在唐三彩及其他陶瓷器上,还出现在石窟寺中的壁画及丝织品和毛织物上,敦煌莫高窟壁画和甘肃省博物馆收藏的唐代丝织品上就有这种图案。
甘谷地处“丝绸之路”的要冲, 汉代的“丝绸之路”中段曾经过这里,唐朝时期这里曾经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天衢。融合中西文化风格于一体的唐三彩凤首壶的出土,正是古“丝绸之路”经济贸易繁荣景象的一个佐证。在当年,面对新奇的异域文化,开放的唐朝丝毫没有照搬硬套,而是结合自己的生活情趣和审美习惯进行吸收改进,巧妙地把外来文化与传统工艺结合,在唐三彩的造型上进行了可贵的创新,而唐三彩釉色的特殊效果,也使外来艺术的魅力得到最为淋漓尽致的发挥。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