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成立科技考古研究院 培养考古研究型人才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9月23日,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成立,该院将致力树立科技考古的复旦品牌,为科技考古培养研究型人才,打开中国科技考古的国际局面。

 

  在研究院成立仪式上,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说,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的成立响应了国家文物局近年来对文物科技工作的重视,并积极迎合国际考古学的主流发展;在地理优势上,复旦地处上海,是长三角的枢纽位置、经济重镇、科技高地,有着雄厚的经济实力、深厚的文化底蕴、高水准的教科文体系以及开放的科创氛围。而复旦合理的师资配置和丰富的科技考古合作研究经验正是“人和”的表现。

 

  他对复旦科技考古研究院寄予厚望,鼓励研究院首先要参与到“长江流域文明化进程”这一国家级大课题中,为剖析中华文明的早期格局做贡献;其次要做好考古人才培养,为中国的考古事业扩充队伍;最后,还要放眼世界,把中国科技考古的成果推向世界,在世界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

 

  复旦大学副校长金力表示,科技考古研究院的成立乃大势所趋,符合国际考古界日益重视科技考古的大格局。研究院以借鉴多学科手段探索考古学问题、在实验数据的基础上解读古人行为的研究理念也充分契合了复旦大学“博学笃志、切问近思”的校训。金力期望科技考古研究院不但要在校内展开跨学科合作,还要走出校园、加大与各家考古研究机构、教学机构的合作,最终在国际合作中壮大实力、提升复旦的影响力。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系主任陆建松教授对科技考古研究院的未来建设提出四点愿景:要以复旦大学为依托,在科研、教学、理论和实践上作出创新;要紧跟国际潮流、结合中国实际,率先突破生物考古和古代人工制品难关;要加强自然科学与考古学交叉合作;要积极承担弘扬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为中国考古事业创造新突破、新格局、新辉煌。

 

  据了解,科技考古是考古学的重要分支,主要应用自然科学技术手段解答考古学问题。自1978年杨福家院士率先应用物理手段测试越王勾践剑成分肇始,复旦大学已有四十年的科技考古研究经验,并不断拓展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有价值的学术成果。此外,复旦大学还开设了科技考古相关课程,持续不断为科技考古培养研究型人才,为科技考古研究院的成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